接种疫苗是宠物临床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的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动物可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保护自身以及防止传播疾病给其他动物的作用。但免疫反应作为动物体内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其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少部分人对疫苗临床应用认识上还有些模糊或存在疑虑。现根据笔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部分问题进行如下阐释。
1.宠物疫苗注射史不清,重新实施一套完整的免疫方案是否可行?
一般说来健康犬、猫,只要两次接种间隔时间在2周以上,连续接种5~6次都不会损害动物的健康。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动物并预防疾病,但同时也可能使动物处于一定的风险之中,虽然这些不利情况发生率极低,如疫苗本身的一些接种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引起免疫缺陷动物疾病,反复接种疫苗有可能导致免疫麻痹等等。因此对于具体动物宠物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接种疫苗的利益与风险。
2.含不同抗原的两头份疫苗(非同一联苗的不同组成部分)可否同时给动物注射?
可以。
实际上临床我们常见犬猫在不同的免疫阶段应用不同品种的疫苗,如犬在3月龄大小作最后一次基础免疫时,同时注射四联苗和狂犬疫苗。但值得注意的是注射时两种不同疫苗注射部位应分开,原则上两个注射点所在的淋巴管应流经不同的淋巴结。因此国外注射两种不同的疫苗时一般分别接种在动物身体的两侧,如狂犬苗注射在犬的右侧。
3.幼龄动物在同一个免疫程序的不同阶段可否接种不同公司生产的疫苗?
可以。
虽然每个疫苗生产商在提及不同品种疫苗间的组合时都只提到自己公司的相关品种,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在一个完整的免疫程序中是可以组合使用不同公司的相关产品,如幼犬第一次接种A公司生产的4联疫苗,第二次(3~4周后)也可接种B公司生产的4联疫苗,第三次(第二次接种3~4周后)可接种C公司的4联苗,和D公司的狂犬苗。因为机体接触的同种抗原表位绝大部分相同。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中甚至鼓励使用不同的疫苗,因为这些疫苗可能含有不同血清型(如猫杯状细胞病毒疫苗),从而可使动物获取最全面的保护。
4.吉娃娃和圣伯纳犬相比,体重相差几十倍,体重小的接种剂量是否应降低?
没必要。
疫苗不同于化学药品,它不是根据体重来计算注射剂量,而是根据动物获取免疫力所应给予的最低量来决定。不同大小和品种的犬都应根据疫苗说明书要求接种足够的剂量,如果接种剂量不足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而达不到接种疫苗的效果。试验证明辉瑞卫佳5疫苗使在10倍推荐剂量下都被证明对动物安全。
5.怀孕犬可接种疫苗吗?
不建议在怀孕期接种疫苗。
怀孕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胎儿相对于母体来说既是自身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异物。极小的刺激甚至都有可能引起母体对胎儿产生排异反应而导致胎儿的异常。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在接种后由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可能将病毒带入胎儿,而引起一些不可预期的影响。
6.处于麻醉状态的犬,猫可以接种疫苗吗?
最好不要在麻醉时下接种疫苗。
疫苗作为一种外源异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者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而麻醉也可能会引起类似的一些副反应。两者同时应用将加大这种风险。而且有些麻醉药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将增加免疫失败的风险。
7.有疫苗接种反应或过敏史的动物还能接种疫苗吗?
应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一般来说疫苗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接种反应,这些接种反应包括接种部位水肿,化脓,疼痛,局部组织增生或硬结,也可发生一些全身性的反应,包括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有些动物可能会出现腹泻,发颤等等。这些都是疫苗接种的正常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一天至一周内即可消失,因此出现这些情况一般不必太在意,恢复后仍然可以接种疫苗。
另外疫苗也可出现一些异常的接种反应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敏反应,如头面部的水肿,全身性或局部性搔痒,全身性紫癜,局部脱毛,或者生成肉芽肿或无菌性脓肿等。这些过敏反应可在接种疫苗前先注射一些抗组胺之类的药物做些预防,并且接种后应在医院留观半小时左右。
8.幼龄动物在接种完第一次疫苗后,超出规定的时间才进行第二次疫苗接种,对免疫效果有没有影响?
这取决于上次免疫时是否使机体产生了相应的应答。对于要求接种3次的幼龄动物,如果在第1次接种时母源抗体已经不再干扰主动免疫的产生,可视为初次应答,这时如果在随后的2~6周内进行第2次接种,可视为再次免疫应答,这样第三次接种可在2周后的任何时间。如果第1次接种时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那么第3次接种的时间应该在第2次接种后第2~6周内完成。如果第2次接种时仍存在母源抗体的干扰,那么该动物可能要接种4次疫苗才有可能保证动物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9.为更好的使动物产生免疫保护,应在疾病流行季节每周接种一次疫苗吗?
不用。
一般两次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至少2周。实际上加大免疫频率的目的可理解为使动物体内的不能抵抗疾病的母源抗体浓度尽快降低至不影响主动免疫的水平,而使后续接种产生相应的主动免疫效果(见图1)。目前高滴度疫苗(如辉瑞卫佳5系列)能大大缩短这个易感阶段,因此只需按要求进行免疫即可。
10.注射部位可否用消毒剂(如酒精)消毒?
严格的说来消毒剂可引起弱毒活疫苗失活,影响免疫效果,有文献报道接种疫苗时消毒不能提供任何益处。当然接种部位消毒,尤其是皮肤比较脏的时候,可以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因此在实践中擦拭完消毒剂后建议待皮肤充分干燥后再接种疫苗,这样可将消毒剂对疫苗的影响降至最低。
11.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就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动物接种疫苗后能否产生免疫力,多长时间可产生免疫力取决于三种因素:动物,疫苗和疾病本身。
在动物不存在免疫抑制,也不存在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机体能对犬瘟热(CDV)弱毒活疫苗可产生最快的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可在接种疫苗后的数小时至一天之内产生。而犬细小病毒2型(CPV-2)和猫瘟(FPV)弱毒活疫苗可早至接种后3~5天产生免疫力,但灭活CPV-2和FPV-2疫苗则需要2~3周时间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腺病毒2型(CAV-2)弱毒活疫苗若为全身注射给药可在5~7天内产生对抗传染性肝炎的免疫力,而滴鼻给药则需要在2周以后。而要判断猫杯状病毒病(FCV)和猫疱疹病毒-1(FHV-1)型疫苗在接种后多长时间产生免疫力却很困难。
12.临床上我用过多种疫苗接种不同动物它们都没有患病,因此这些疫苗免疫效果都一样,是吗?
准确说没患病只能说明动物没有遭受强毒攻击,或者疫苗达到了相应的预防效果,而不能说各种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同。疫苗的免疫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制备疫苗的毒株,毒种的传代次数,毒种生产时所用的细胞系,疫苗的类型(活苗、死苗等)等。
一般来说对于相同抗原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要好于死疫苗,因为活疫苗抗原在体内可繁殖,产生更多数量的抗原持续刺激机体。与之类似,同样是活疫苗,若毒种传代次数越少其免疫原性和体内的繁殖活性都越强,接种疫苗后间隔相同时间体内产生的抗原粒子数量也越多,免疫效果也越好(见图2,图3)。
13.接种疫苗,如何降低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是幼龄动物从母亲那获取来的抗体,可从胎盘传递和初乳两种途径获取,而初乳占主要。随着幼犬或幼猫年龄的增长,母源抗体在体内的浓度将越来越低,处于一定浓度范围的母源抗体既不能帮助机体预防疾病,还会干扰疫苗的主动免疫,是临床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降低母源抗体对疫苗接种的干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选择合适的免疫程序。接种前检测被免疫动物的血清抗体浓度,直到抗体水平降低至不干扰疫苗免疫再接种疫苗。这对上规模的繁育场来说相对容易,但在宠物临床比较困难。因此宠物临床一般根据疫苗生产厂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这样一般可保证大部分被接种动物最后能获取相应的免疫应答。
其次,选择高滴度低传代疫苗。高滴度疫苗因每头份含有的抗原数量较多,首次接种即可克服较高的母源抗体干扰,而低传代弱毒活疫苗可以保证疫苗抗原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而且能在体内快速的复制诱导机体产生更快的免疫应答。虽然DNA疫苗能在动物体内持续产生内源性抗原受母源抗体干扰小,但其在体内的表达水平很有限,抗原量不足,综合起来免疫力不及弱毒活疫苗强。
14.犬场出现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出现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偶尔出现免疫失败在所难免,但若在繁殖场总是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需要重点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现有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目前有些犬场对犬只免疫接种三次,但动物接种年龄很小,有时甚至不到30日龄,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在8~10周龄时即结束。这种免疫程序在幼犬母源抗体较低时可能凑效,但在较高水平时会干扰主动免疫而达不到相应的免疫效果。犬场种母犬一般都会每年接种,因而母体内的抗体浓度相对较高,从而对幼犬提早免疫会可能会产生影响。
另外犬场是否进行了全面的驱虫。严重寄生虫的存在争夺和消耗动物营养,干扰和耗竭机体蛋白的生成,使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蛋白量生成降低,而降低动物体抗体蛋白的水平。
再次犬场是否进行环境消毒。在一个病毒污染的环境中如果外界病毒不断侵袭动物体,其感染机会也会不断增大,而通过消毒措施人为的降低外界环境病毒的密度可大大降低动物接触病毒的接触机会和接触数量,从而降低感染率。
15.弱毒活疫苗在室温下保存多长时间不会丧失活性?
一般来说弱毒活疫苗中的各种抗原成分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室温下犬瘟热,猫疱疹病毒-1在2~3小时之内就可丧失免疫能力,而有些成分如细小病毒,猫瘟病毒等抗原在室温下可保持免疫原性更长时间。为了减少抗原活性的损失,弱毒活疫苗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应控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包括冷藏运输的过程中的搬运,使用过程中取,存放疫苗动作要尽可能快。
16.犬瘟热比细小病毒病更可怕吗?
犬瘟热和细小病毒病都是宠物临床常见传染病,目前犬瘟热的致死率比细小病毒病更高,因此多数临床医师认为犬瘟热比细小病毒病更可怕。
实际上这两种传染病都是烈性传染病,临床治疗也都是对症治疗,依靠动物自身的抵抗能力逐渐恢复,因此接种疫苗预防仍然是最主要的控制途径。而犬瘟热病毒对热,干燥,常规消毒剂都很敏感,而且传播途径比较单一(近距离飞沫传播);而细小病毒则对环境的耐受性远远要高,大多数常规消毒剂都不能很好的对其灭活,而且除了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外,还可通过污染的器具,人群,蟑螂等节肢动物传播令我们防不胜防。而且在接种疫苗时,在缺乏母源抗体干扰的条件下犬瘟热相对于细小病毒病能更快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因此细小病毒较犬瘟热更难预防。
参考文献
[1] Ian R. Tizard. Veterinary immunology: an introduction[M]. 7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2000.
[2] Pfizer Inc. Immunology Learning Guide [Z]. New York: Pfizer Inc.;2002.
[3] M.J. Day, M.C. Horzinek, R. D. Schultz. Guidelines for the Vaccination of Dogs and Cats.[R].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 © WSAVA, 2007.
[4] Michael A. Paul, Leland E Carmichael,Henry Childers et.al. 2006 AAHA Canine Vaccine Guidelines[R].2006.
[5] 高得仪,孙大丹,王林安等. 犬、猫饲养与疾病防治误证谈[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6] Zinkernagel R M, Hengartner H.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 by antigen[J]. Science,2001,293:251
[7] Ermain R N. The art of the probable: System control in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J]. Science,2001,293:240
[8] 何英,叶俊华. 宠物医生手册[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