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BC-2600Vet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120例犬瘟热病犬进行季节、年龄及血液诊断指标分析。试验按年龄分为幼龄、育成、成年3个组,主要检测HGB、RBC、WBC、MCV、MCH、MCHC、HCT及GRAN、LYMPH、PLT等血液学指标。在1~3月份发病占17.5%;在4~6月份发病占32.5%;在7~9月份发病占24.2%;在10~12份月发病占25.8%;全部120例病犬,以2~4月龄的犬发病最多,直到10月龄降到最低。120例犬瘟热病犬血液学检测指标在幼龄(1~5月龄)、育成(6~12月龄)和成年(13月龄以上)三个发育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其13项血液学诊断指标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P<0.05),患病犬血液学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在幼龄、育成和成年三个发育时期之间,RBC、WBC和HGB等13项血液学诊断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本试验具有一定的临床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犬瘟热病的临床参考指标。
关键词:犬瘟热;血液学;诊断指标;分析
犬瘟热病,俗称狗瘟,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严重犬类疾病。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1]。临床中主要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脑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季节多发,多见于犬类比较聚集的单位或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犬均能感染本病,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为易感。纯种犬比土种犬易感性高,而且病情反应重,死亡率也高。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眼、鼻分泌物和尿液。曾有人报道[2]感染犬瘟病毒的犬60~90d后,尿液中仍有病毒排出,也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同一窝犬一旦发生犬瘟热病,无论采取怎样的严密防护措施,都不能避免同居一室的犬感染。
李罡等人报道[3],犬血液学指标在雌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分析结果没有把雌雄分开,采用了雌雄混合统计的血液学检测指标进行的分析。健康犬6月龄以内血液学参考指标和成年犬血液学参考指标,均采用国内公认的报道作为对照组参考指标[3-5],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犬瘟热病血液学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前,作为犬瘟热病常规诊断的血液学指标一直缺乏统一的参考值范围,特别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在疾病状态下血液学诊断指标也可能不同,会给临床诊断的评价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统计了2007年1月~12月期间,就诊于哈尔滨某宠物医院经过血清学快速诊断,确诊为犬瘟热病的120只犬,在同一检测环境因素、测定方法及仪器的条件下,对所积累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建立哈尔滨地区犬瘟热病的血液学诊断指标参考值范围,并为制定全国统一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动物
2007年1~12月来宠物医院就诊的犬120只。临床均表现腹泻和发热症状,经血清学诊断犬瘟热病阳性。被检测的犬按年龄分为幼龄、育成、成年3个组。Ⅰ组:1~5月龄的犬57例;Ⅱ组:6~12月龄的犬34例;Ⅲ组:13月龄以上的犬29例。
1.2检测方法
1.2.1检测仪器 BC-2600Vet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2检测方法 患病犬在隐静脉采取新鲜的血液20µl加入特定的血液稀释液中。充分混匀后在2h之内放入血球分析池中进行检测。
1.3检测项目
测定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GRAN)、淋巴细胞(LYMPH)、血小板(PLT)等血液学指标。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Vl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 果
2.1发病季节与发病月龄
2.1.1 发病季节
临床检测的120例犬瘟热病犬,1~3月发病21只,占17.5%;4~6月发病39只,占32.5%;7~9月发病29只,占24.2%;10~12月发病31只,占25.8%。患病犬的季节发病状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一年内犬瘟热病在4~6月份发病最多,7~12月份稍有降低,1~3月份相对发病较少;本病在一年四季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比率,四季分明不明显,但尤以4~6月份发病数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2.1.2 发病月龄
全部就诊的120只犬瘟热病犬,按犬的月龄与发病数量绘制曲线,以探讨患犬瘟热的病犬月龄与发病的关系。其发病就诊数量与月龄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一年内来宠物医院就诊的120例犬瘟热病犬,以2、3、4月龄的犬发病数量最多,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加发病数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直到10月龄降到最低;到12月龄左右发病数量又开始升高,13月龄以后发病数量持续的比较缓和,处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上。
2.2 Ⅰ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
Ⅰ组(1~5月龄)犬瘟热病犬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与比较,见表1、表2和图3、图4。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Ⅰ组(幼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Ⅰ组(幼龄)血液学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仅表1中的WBC分类GRAN比值和表2中的MCHC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图3和图4中可以更明确的得到证实。
2.3 Ⅱ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
Ⅱ组(6~12月龄)犬瘟热病犬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与比较,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Ⅱ组(育成)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Ⅱ组(育成)血液学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仅WBC分类中的LYMPH比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Ⅲ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与比较
Ⅲ组(一岁以上)犬瘟热病犬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与比较,见表5和表6。
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Ⅲ组(成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Ⅲ组(成年)血液学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三组间患病犬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
三组间(1~5月龄、6~12月龄、一岁以上)犬瘟热病犬的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与比较,见表7和表8。
从表7可以看出:犬瘟热病犬血液中RBC、WBC和HGB检测值,三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血液中WBC分类比较可以看出:GRAN检测值为Ⅰ组(幼龄)与Ⅱ组(育成)存在差异(P<0.05),与Ⅲ组(成年)差异不明显(P>0.05);LYMPH检测值为三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4~6。MID检测值为Ⅰ组(幼龄)与Ⅱ组(育成)间差异不明显(P>0.05),与Ⅲ组(成年)差异显著(P<0.05)。
从表8可以看出:犬瘟热病犬血液中PLT、HCT、MCV、MCHC和MPV检测值,三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仅MCH和RDW检测值Ⅰ组(幼龄)与Ⅱ组(育成)和Ⅲ组(成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Ⅱ组(育成)与Ⅲ组(成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犬瘟热病的发病季节和发病年龄没有特别明显的季节性,但在4~6月份发病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这与有关报道寒冷的季节多发的说法[1]稍有不同,可能存在地域上的不同所致。犬瘟热病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规律性,发病高峰多集中在2~4月龄的幼犬,而在10月龄时又有明显的提高(均低于1~8月份),基本与有关文献报道[2]相一致。这种有规律的发病可能与患病前幼犬的母源性抗体浓度有关;对于10月龄前后发病又有所升高,可能与疫苗注射后体内抗体的衰减有关。
犬瘟热病血液学检测指标在幼龄(1~5月龄)、育成(6~12月龄)和成年(12月龄以上)三个发育时期,与对照组[3-5]比较,其13项血液学诊断指标均具有临床诊断价值;患病的犬在幼龄、育成和成年三个生长时期之间比较,血液学13项诊断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异。本试验具有一定的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犬瘟热病的临床参考指标。
由于本试验采用数据来自临床就诊的犬,从品种、来源、饲养环境、采血时间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从广义的临床统计上作为局部地区性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犬瘟热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伯臣,杨玉平.宠物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3,116~120.
[2]. Alan H.Rebar主编.夏兆飞主译.犬猫血液学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2007,第1版:80~121.
[3].李罡,刘建勋等.Beagle犬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大样本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12~113.
[4].成都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78例成年犬血液常规参考指标[].中国实验动物在线,2008.7.5.
[5].陈云,池景锋等. Beagle犬不同生长时期的血液学指标[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14(5):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