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扭转是指胃的正常位置发生了变化,是大型犬常发的一种急性致死率高的疾病。仰位前后观,胃体顺时针扭转,幽门、十二指肠移至贲门部并压迫贲门,贲门向下后方扭转,造成食管和十二指肠的胃入口不通, 胃内蓄积的液体、食物和气体既不能通过食管也不能通过十二指肠,于是在胃内大量蓄积,引起胃高度扩张。同时脾脏移至在腹腔右后方,造成脾动脉、脾静脉扭转,血液回流受阻,脾淤血肿大甚至坏死。本病发生后常伴有复杂的心血管和代谢的变化。 如果治疗不及时, 会迅速引起死亡。目前,国内小动物临床有关此方面的资料较少。笔者在临床上已发现2例,现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病例一:2009年1月13日晚11点,沙皮犬,4岁,雄性,体重26kg。主诉:该犬晚上吃完狗粮后,随即喝了不少水,主人将其关在厨房内约1个小时,放出后,发现该犬行动缓慢,呼吸急促,干呕。临床表现:体温 38.2℃,心率168次/分,呼吸 40次/分,呼吸浅表,口腔有粘性分泌物,腹部膨大。
病例二:2009年3月18日晚9点,德国黑背,1岁,雄性,体重32 kg。主诉:晚上饲喂后将犬放到院子里玩,半小时后发现犬目光呆立,流涎,弓腰, 腹围膨胀, 呕吐,但不见有呕吐物。临床表现:体温 39.1℃,心率210次/分,呼吸 56次/分,呼吸浅表,口腔有大量粘性分泌物,腹部膨大,触诊腹部有一直径约20厘米大小的条索状硬物,腹部触诊时该犬躲闪,往阴暗处躲藏。精神沉郁。
2 诊断
2.1 临床检查
患犬于采食后剧烈运动而突然发病,表现腹痛,出现弓腰,茫然呆立或起卧不安,触诊腹部疼痛, 抗拒检查,有干呕现象,呕吐物为白色粘液,唾液分泌增多。眼结膜绀红,脱水明显,呼吸困难,以胸式呼吸为主。心动过速。叩诊有明显鼓音,冲击触诊有拍水音, 沿肋骨后缘深部触诊, 可触摸到膨大的胃。
2.2 X射线检查
X线平片检查, 胃体积扩大, 胃内大量气体充盈,位置发生改变。右侧位显示幽门位于胃体的前部,软组织将幽门与胃的其他部分分开,形成倒转的“C”形,背腹位显示幽门是一个充满气体的结构,达到中线左侧。
通过临床和X射线检查确诊为胃扭转综合症,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 手术治疗
在实施手术之前,立即扩充血容量,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选用复方氯化钠500 mL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100 mL 、维生素C 500 mg 、A TP 注射液40 mg、CoA 200 IU 、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氨苄青霉素4 g,分别一次静脉注射。病犬采用吸入麻醉后进行仰卧保定,插入胃导管。切口定位于剑状软骨至脐孔之间的腹白线上,切口长约10~15 cm。术部常规消毒。常规切开皮肤至腹膜,打开腹腔,暴露出膨大的胃。实施胃减压放气后,检查胃和脾脏的病变情况。先将高度淤血、肿大、坏死的脾脏摘除术,之后实施胃切开术,将胃内食物全部放出,冲洗缝合后还入腹腔,整复胃和十二指肠。整复后,在距幽门三厘米的胃壁处,将胃壁固定在腹壁的肌肉上。常规关闭腹腔。
4 术后护理
病犬术后禁食4天,连续5天常规输液,静脉补充营养、扩充血容量、消炎、止血、抗休克等治疗措施。同时保持术部干燥、清洁,每3天换药一次。患犬在术后3天有食欲,第4天能吃少量流食。第8天拆线出院。
5 小结
5.1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在治疗过程中犬的死亡率有20%~45%。有胃坏死的犬死亡率是没有胃坏死的11倍。因此治愈率与诊断和治疗时机有直接关系,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
5.2X射线检查对于该病的鉴别是十分必要的。右侧位和背腹位X射线检查图像的效果最好。
5.3对本病的诊断全血细胞计数没有太大帮助。血钾通常高于正常。脉管的阻滞可能引起乳酸产量的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然而胃腔内的氢离子螯合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能够抵消代谢性酸中毒。因此碳酸氢钠的常规使用是不恰当的。
5.4术前动物应该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缓解微循环障碍, 防止休克的发生,应该用心电图监测动物的心脏节律不齐。如果心律不齐明显,可给予利多卡因治疗。
5.5在治疗时要检查胃和脾脏,切除损伤和坏死的组织,胃减压后并纠正错位,一定要进行永久性的胃固定术,防止本病的复发。
5.6术后禁食四天,全身进行补充等渗液、补充营养、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毒素、抗休克和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5.7本病主要见于大型犬,胸深的品种。犬采食的速度过快,食物忽冷忽热,采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等等,都是本病常见的诱发因素。所以要加强饲养管理, 维持犬的正常消化机能,防止一次大量进食,餐后避免剧烈运动,以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