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猫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来源:辈宠网

消化系统应该算是动物体内 最大的系统,从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胆道、胆囊、到胰脏都是成员之一,其复杂性使得在临床猫科诊断及治疗上是非常大的挑战,很多兽医师会依赖血液学及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猫科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但结果往往是令人更加混淆,单纯胃肠道的疾病在血清生化上通常是不会有明显特异性的,所以病史的收集、详细的问诊、仔细的理学检查、影像学的检查、及逻辑性的判断则显得更为重要,而最终的内视镜检查或探测性剖腹术或许是确诊的唯一手段。肝胆疾病及胰脏疾病或许可以经由血清生化检查来发现,但这仅仅是疾病位置的确认而已,最终的生检采样及病理切片或许才是确诊的手段。

症状

呕吐

反胃( nausea恶心)意指的是快要吐出来的感觉,往往接着或伴随着呕吐。呕吐( vomiting )意指胃内容物从口中猛烈排出。干呕(retching )意指呕吐之前的一阵阵节律性的腹部收缩动作。

当胃底部及胃食道括约肌放松,继之以腹肌及横膈收缩,导致腹内压迅速升高时,胃内容物就会排入食道,胸内压升高使那些东西进一步向口腔移动。反射性的软颚升高和会厌关闭可保护鼻咽和气管,并完成呕吐动作。活化化学挚动区( chemoreceptor triggerzone )会使冲动传到呕吐中枢,该处控制呕吐的生理活动。

呕吐只是一种病征,并非代表某种可能的疾病,有许多的疾病都会引发呕吐,因此呕吐原因的诊断就有赖您细心的观察及医师专业的判断,当然在这边我们会教导您一些简单的鉴别诊断,让您在就医之前就有一些心理准备。

临床上所谓地呕吐可能跟您所认知的有所不同,呕吐一定会有所谓的前置动作,猫咪的腹部会有急速且大动作的收缩,之后才会将呕吐物吐出,这才是所谓的呕吐,猫主人常观察到猫咪直接地将刚食入的食物”吐出”,或许不会伴随呕吐的前置动作,而直接吐出管状的未消化食物,这在医学上称为食物逆流,并非所谓的呕吐,食物逆流大多是与食道的疾病有关,且大多于进食后不久就逆流而出,没吃或没饮水时就不会有”呕吐”的症状发生,可能的疾病包括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肿瘤等,有时猫咪还会将呕吐物再度食入,且仍保持良好的精神及食欲,也因为如此,主人常会轻忽这样的症状,但这样的问题只会越来越益恶化,因为每次的食物逆流都可能会将胃酸一并逆流而出,而强酸性的胃酸在逆流的过程也会再次地侵蚀食道,使得食道的问题一再地恶化,甚至只要是固态的食物或有一定量地食物进入食道,就会刺激食道而引发食物逆流,所以身为畜主的您千万别忽略这样轻微的病征,应该早期就对症治疗,并且进行详细完整的检查来排除一些较严重的疾病。

呕吐对猫而言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并有很多病因的可能,因此完整的病史询问与理学检查是诊断呕吐病因的最基本步骤。病史的询问应包括:猫咪是否有异食癖,特别是线状异物( 如:针线、缎带、塑胶绳、毛线卷),是否可能一再地接触或接进垃圾、有机磷制剂、环境清洁剂、或对猫咪具毒性的室内植物,是否会因为进食某种食物而使呕吐的症状加剧( 食物不耐或食物过敏),是否服用或使用某种药物之后便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几乎任何的药物都可能会因为特异体质而发生呕吐),是否有伴随发生其它的症状( 伴随发生繁渴频尿时,代表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肾衰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

呕吐的频率及慢性化与否、呕吐物的量及内容、呕吐与进食的食物是否有关连性等等的这些问题都有助于找出呕吐的病因;在进食后数分钟内或几个小时内出现的呕吐状况,一般都认为是胃部出现了炎症反应或刺激所引起,进食后超过12小时后才出现的呕吐症状是延迟性胃排空(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的诊断症状;禁食状况下的猫咪仍然持续性地呕吐出大量的液状呕吐物时,极有可能是因为幽门或上部肠道的阻塞所引起;偶尔呕吐物中会夹杂少量斑块状的鲜血,一般而言并无大碍,但如果出现的是大量已消化的血液( 咖啡色土壤状)或黑粪症( melena )时,则暗示上部胃肠道出血的可能;不论引发呕吐的病因为何,一旦呕吐物有黄色着色时,表示胃十二指肠部位的胆汁逆流,可排除幽门完全阻塞。

临床上最常见的呕吐原因就是毛球症,大多集中发生于猫咪掉毛严重的季节,呕吐物中可见纠结条状的毛发,而且猫咪的精神食欲大多还会维持正常,只要定期喂予化毛膏就能预防缓解这样的病症,但是要提醒您一点,当猫吐出毛球时,不代表它就是单纯的毛球症,千万别骤下诊断,正常的状况下,猫咪的胃里大多会有毛发的存在,任何引发呕吐的疾病都可能顺便将胃中积存的毛发吐出,再者,化毛膏是一种”预防”便秘及肠阻塞的产品,并非真的可以把毛发分解掉,也就是一种缓泄剂或肠道润滑剂而已。

下痢

下痢是因为粪便内所含的水份太多所致,依照病理生理学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种型式: 渗透压性、分泌性、通透性改变、及蠕动的改变。渗透压性下痢是因为胃肠道内含有太多无法吸收的溶液而导致粪便含水过多,原因有: 过食、消化不良( 胰脏外分泌液不足,EPI )、或吸收不良( 淋巴管扩张,lymphangiectasia )、及小肠黏膜疾病( 炎症性肠道疾病,IBD )。分泌性下痢是由于过多的分泌液进入胃肠道所致,原因有: 细菌内毒素、胆碱激性拮抗剂( cholinergicagonists )、去结合态胆汁酸( deconjugated bile acid )、及羟基脂肪酸(hydroxy fatty acids )。通透性的改变是由于疾病的过程造成胃肠黏膜的伤害或破坏, 而导致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及液体、电解质、及大分子漏出至胃肠道中, 最后就造成下痢; 通透性的改变也可能是由于溃疡或糜烂( 如: 非固醇类消炎剂、肝脏疾病)、黏膜发炎( 如: 病毒性肠炎、炎症性肠道疾病)、黏膜浸润( 如: 淋巴瘤)所造成的。蠕动的改变会减少肠道吸收上皮与肠道内容物的接触时间' 使得肠道内容物内的水份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肠道吸收, 因而引发下痢; 蠕动的改变很少是原发性的病因( 如: 刺激性肠道征候群及自主神经机能障碍) , 大多是伴随着其它下痢致病机转而引发下痢。确认引发下痢的病理生理致病机转会有助于选择正确的初步治疗。

临床上将下痢分类为急慢性、严重性、及解剖位置, 会有助于确认疾病的特殊病因, 将有助于选择最适当的检验项目及初步的治疗处理。临床诊疗上应将下痢区分为急性及慢性、严重性及非严重性、大肠性及小肠性。急性下痢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3周' 而慢性下痢则持续更久。体重若降低超过10%、脱水超过3%~5%或更多、明显的危及肠黏膜征兆( 如: 出血性下痢)、严重的电解质不平衡、及发烧超过40℃ , 都应归类为严重性下痢。大肠性及小肠性下痢的判别可以根据下表:

   

   根据以上的标准分类之后' 兽医师会据此列出可能的特殊疾病'而且不单单是考虑单纯的胃肠道疾病而已' 因为很多其它系统的疾病也可能会引发下痢的状' 如: 许多的代谢性疾病、肿瘤、传染病、或炎症性疾病' 因此必须进行良好的区别诊断' 如下表。

   

诊断

下痢是猫科临床诊疗上常见病症' 虽然确诊一直是医疗上的最高目标' 但太多的繁琐检验时程及花费也是必须考量' 好的猫科临床医师应该可以根据饲主的主诉及问诊所得资料来拟定初步的诊断计画及治疗计画' 因此除了一些花费较低廉且简单的检查之外' 兽医师必须考量其它检验的必要性' 如果是长期慢性下痢、或急性、严重性下痢时才必须进行完整实验室检查' 除此之外' 一般的轻微下痢病例于基本的检查之后, 应该就可以先采取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即可。

基本实验室检查

包括全血计数、血清生化、及尿液分析' 以评估肝脏疾病( 高胆红素血症、BUN下降、ALT, ALKP 及GGT上升、及胆红素尿)、肾脏疾病( BUN, creatinine上升及尿比重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 ALT或ALKP上升、PCV轻微上升、过低的尿比重)、及淋巴瘤( 贫血' 或幸运地从血液抹片中发现淋巴母细胞)。猫很少发生蛋白质流失性肠病的( 低白蛋白血症、低球蛋白血症)' 而嗜酸球增多症有时也发生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球性肠炎、嗜酸性球性肉芽肿复征、及肥大细胞瘤。嗜中性球减少或泛白血球减少可能会出现于感染猫瘟的年青猫咪。

粪便检查

于显微镜下进行寄生虫的观察' 包括线虫、梨形虫、球虫。梨形虫是猫咪慢性下痢常见的病因' 但粪便镜检的检出率不高' 可以采用商品化检验试剂来进行检查。

T4

这项检查是用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 超过10岁以上的老猫下痢时' 都应进行此项筛检。

FeLV/FIV筛检

如果怀疑下痢是属于继发性病因时' 此项检查是必须进行的。

进一步的检验

粪便及直肠粘膜的细胞学检查

粪便及直肠黏膜的抹片检查是以一头端为湿润绵花球的采样棒伸入直肠内' 并让棉棒头顶着直肠黏膜转动' 然后取出采样绵棒转动涂抹于一干净玻片上' 再进行抹片的染色'于镜检时或许可发现白血球( 支持感染性或炎症性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性)、或肿瘤细胞'偶尔也可见到特殊的感染原' 如: Clostridium spp.( 最高倍油镜检查时每个视野超过五个孢子以上' 孢子的样子就像安全别针' 看起来好像卵圆形的构造' 且一端的体部看起来较为致密。

猫特异性TLI feline specific trypsin-like immunoreactivity, FTLI

慢性下痢的病例应采取禁食12小时后的血清样本进行TLI的检验' 可以借此诊断胰脏外分泌液不足( EPI )。

粪便的沙门氏菌及弯曲杆菌的培养( S a l m o n e l l a r a n d Campylobacter )

粪便的样品可以送往实验室进行沙门氏菌及弯曲杆菌的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但每个实验室或检验中心对于样品及采样的要求或规则不同' 最好事先询问清楚' 因为粪便中会有很多的肠道正常细菌存在' 于一般细菌培养基中可能会过度增殖而掩盖沙门氏菌及弯曲杆菌的菌落' 因此会建议采用特殊的培养基来进行细菌培养' 如: selenite或tetrathionate培养基适合沙门氏菌' 而弯曲杆菌则是Campylobacter 培养基。若培养显现阳性且排除其它疾病感染的可能时' 便会据此而下诊断' 若培养显现阴性时' 也不能据此而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肠道生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这是属于激进的侵入式检验' 大多运用于长期治疗无效的慢性下痢病例' 且应于其它非侵入式检验都已经束手无策时才建议采用。肠道的生检采样可以经由消化道内视镜或探测性剖腹术' 如果肠道壁肿大超过2~3公分时' 或许可以考虑在超音波扫瞄的引导下进行腹腔穿刺采样' 并将生检样品送交病理兽医师进行切片检查' 或许可以据此诊断炎症性肠道疾病( IBD )、淋巴瘤、或其它的肿瘤。

治疗

主要的治疗

应该针对潜在的病因加以治疗' 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也必须有赖精准的诊断能力' 其次' 即使粪便检查并无寄生虫的发现时' 也不代表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已被排除'因此驱虫药的给予或许也是必须考量的' Fenbendazole( 25mg/kg po sid 5 days, 2~3周内再重复一次疗程)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它不但对线虫有效' 也能有效地对抗梨形虫感染。禁食24~48小时' 但不禁水' 可以缓解渗透压性下痢且可以改善通透性的改变问题' 但对分泌性下痢则无效。口服等渗性葡萄糖、氨基酸、及电解质溶液会有助于分泌性下痢的改善' 也可能会有助于其它型式的下痢。

次要的治疗

调整肠道蠕动的药剂: 当下痢与蠕动机能有显著相关时' 这类的药物或许可以提供助益' 如: loperamide( 0.08~0.16mg/kg po bid )、diphenoxylate( 0.05~0.1mg/kg po bid )。

输液及电解质: 如果猫咪有脱水或电解质不平衡时' 应该根据脱水的百分比及从粪便流失水份的量来计算所须的输液量' 途径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或口服。

食疗: 某些纤维质( fructo-oligosaccharides )可以被肠道细菌所发酵' 可增加异菌数目并减少病菌的数目' 它们可以增进肠道水份的吸收、减少腐败物质产生、抑制毒素释放、增加短链脂肪酸( 是肠道上皮细胞主要的能量来源)的产生' 所以被认为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健康。 Ω-3脂肪酸被认为对胃肠道有抗发炎的作用' 或许在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时提供助益。

三联体炎( Triad disease, triaditis )

猫的三联体炎指的是当炎症性肠道疾病,胆管性肝炎,及胰脏炎三者合并发生的状况,猫的胰管是接着总胆管而进入12指肠,所以胆囊或胆道,或胰脏,或小肠的发炎是有可能会互相影响而引 发发炎的,很多学者认为胰脏及胆道的发炎很多是由小肠逆行性感染所致,而猫的炎症性肠道疾病所引发的肠道慢性炎症及慢性呕吐被认为是三联体炎的主要原因。

症状

三联体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被认为主要与急性 胆管性肝炎有关,可能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厌食,腹部疼痛,黄疸,嗜睡,及脱水。

诊断

在血液学的检查上ALT, ALKP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总胆红素的上升会是较一致性的结果,全血计数通常会显现核左转的白血球增多。超音波扫描的诊断上可以用来评估肝脏的构造及肝外胆管,最常见异常包括胆结石,胆囊壁增厚,胆泥,及总胆管的扩张,至于胰脏的扫描则须要有经验的医师才能获致较准确的结果,但事实上,很多胰脏炎并不会在超音波扫描下呈现异常。

在三联体炎的诊断上,生检及组织病理学的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炎症性肠道疾病的确诊须要内视镜或剖腹采样,胰脏炎的确诊也是须要生检采样,虽然fPLI的检验已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但目前尚未商品化,只能送动美国德州大学进行检验,而胆管性肝炎的确诊更是少不了生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虽然事实上是如此,但有很多三体炎的发病猫因为病情严重而无法接受麻醉及剖腹术的高风险。

很多报告也指出猫同时罹患轻微胰脏炎及炎症性肠道疾病时,血清Vit. B12的浓度会过低,而血清样本必须采取禁食12小时的血液样本,在治疗时必须Vit. B12的补充。

若怀疑胆管性肝炎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时,就必须进行胆囊穿刺来采取胆汁,并进行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但必须在超音波扫描的引导下来进行,并将胆囊内的胆汁尽量抽空,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胆汁外漏至腹腔而引发腹膜炎。

治疗

抗生素的给予最好是根据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但如果有施行上的困难时,经验上会先给予amoxicillin 11mg/kg BID PO 及enrofloxacin 2.2mg/kg BID PO,另外,fluoroquinolone 配合metronidazole可增强对厌氧菌的作用。

类固醇的给予会有助于胆道发炎的缓解,借此增进胆汁的流通,再者,若是并发炎症性肠道疾病时,类固醇的给予会有助于肠道炎症的缓解,但在使用上还是必须小心评估,一般会给予抗发炎的剂量,如prednisolone 1mg/kg PO SID。

若血清Vit. B12浓度过低时,须要给予补充,250mcg/cat SC每3~4天一次,持续 六周,之后每周一次,持续 六周,若浓度仍持续过低则再行添加。

胆管性肝炎的部份可以考虑给予一些肝脏药物, 如Ursodeoxycholine acid 10~15mg/kg PO SID,S-adenosylmethionine(SAMe ) 18mg/kg PO SID,及Sylimarin 50mg/cat SID~BID PO。Ursodeoxycholine acid会增加牛胆素从尿液流失,所以给此药时最好能添加牛胆素,taurine 250~500mg/cat PO SID。若肝脏疾病已影响到凝血功能或必须进行手术或肝脏生检时,可以给予Vit. K1 1mg/kg SC, IM每24~48小时一次。

预后

视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而定,许多患畜须要长期监控与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及胰脏炎。

炎症性肠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

自发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指的是正常的炎症细胞浸润于胃肠道黏膜层所造成的胃肠道疾病,虽然炎症性肠道疾病在犬常造成慢性下痢症状,但猫却是最常出现慢性间歇性呕吐,其它可能症状包括下痢、失重、厌食,但在临床的检查上通常都不会出现任何异常。炎症性肠道疾病通常发生于中年至较老的猫咪,平均约8岁( 5月龄至20岁),并没有品种或性别好发性。

分类

炎症性肠道疾病依据浸润的炎症细胞不同而分类,最常见的是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肠胃炎,其它则包括嗜酸性球性、化脓性( 嗜中性球性)、及组织细胞性( histiocytic )肠胃炎,当然上述的炎症细胞浸润也是可能会发生在大肠而造成结肠炎的。

病因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病因尚未明了,但有多种假说,可能的病因包括免疫性疾病、肠胃道通透性的缺损( permeability defect )、食物过敏或不耐( intolerance )、遗传、心理因素、及传染病。

诊断

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诊断必须先排除其它可能相类似疾病,如: 寄生虫( 蛔虫、钩虫、梨形虫)、肿瘤( 如: 淋巴瘤)、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传染性肠胃道疾病( 胃幽门螺旋杆菌、FeLV/FIV、沙门杆菌、传染性腹膜炎、弯曲杆菌病campylobacteriosis )、代谢性疾病( 慢性肾衰竭、肝病、慢性胰炎)、及胰脏外分泌液不足,如果逐一排除后才怀疑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可能,并且进行胃肠道的采样及后续的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一旦确认有炎症细胞浸润于黏膜层时,才能据此诊断为炎症性肠道疾病。

基本检验

包括全血计数、基本血清生化、及尿液分析,炎症性肠道疾病通常都呈现正常,可以借此排除诊断糖尿病( 高血糖、糖尿、过低尿比重)、肝脏疾病( 高胆红素血症、BUN过低、ALT、ALP及GGT过高、胆红素尿)、肾脏疾病( BUN及CRSC过高、尿比重过低)。ALT及ALKP上升、PCV轻微上升、及尿比重过低就必须怀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性,慢性下痢的猫咪如果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及低球蛋白血症时,就必须怀疑蛋白质流失性肠病的可能性。

粪便检查

zinc sulfate浮游法: 可以借此排除寄生虫疾病。

梨形虫ELISA kit: 也可以借此排除梨形虫感染。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可以借此排除沙门杆菌及弯曲杆菌病。

细菌内毒素检验

T4检验

慢性肠胃道疾病的老猫都建议进行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

腹部超音波扫瞄或许可以借此发现异常团块、胰脏疾病等。

Feline-specific trypsin-like immunoreactivity( TLI )

台湾目前尚无法进行这样的检验,采取慢性下痢猫咪禁食12小时后的血清样本,送交国外检验单位进行,可以借此排除胰脏外分泌液不足( TLI )。

生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此项诊断手段应该是在所有区别诊断及排除诊断进行完后才考虑进行的,采样的方法包括内视镜的运用及探测性剖腹术,前者是伤害性小且快速的方法,但须要昂贵且完整的内视镜设备且采样比较容易得到完整的组织样本,后者伤害性大且饲主接受度不高,但不须特殊设备,而且可以采取整层完整的肠胃道样本,也可以进行整个胃肠道各段的采样,通常诊断意义会较高。

治疗

大部份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会在适当的治疗后一周内看到症状的缓解。

类固醇

除了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结肠炎之外,prednisolone是所有的炎症性肠道疾病首选用药,第一个月给予1mg/kg每日口服两次,第二个月1.5mg/kg每日口服一次,第三个月1mg/kg每日口服一次,第四个月0.75mg/kg每日口服一次,第五个月0.5mg/kg每日口服一次,第六个月0.5mg/kg每两日口服一次,如果症状已改善便停药观察,如果剂量降低或停药后症状仍再发,则回到最低有效剂量,再口服4~6个月,然后再开始减低剂量,整个治疗过程都必须配合低过敏的处方饲料。

食物

处方饲料的给予是治疗炎症性肠道疾病重要的一部份,法国皇家的处方饲料SC31在我的使用上有不错的效果,有些猫咪的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结肠炎甚至可以不须药物治疗就得到症状的控制及缓解。

Sulfasalazine

猫咪的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结肠炎的选择用药,15mg/kg每日口服一次,连续三周,之后降低剂量至7.5mg/kg每日口服一次,连续一个月,若症状消失则停药,如果停药后再复发,则以最低有效维持剂量再给予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再尝试停药,整个疗程都必须配合处方食物的治疗。

Metronidazole

10~20mg/kg PO BID,连续2~3周,或许会有助于轻微病例的控制。

免疫抑制疗法

如果prednisolone、sulfasalazine、及处方饲料的治疗无法产生满意疗效时,可以在原有治疗方法内加入免疫抑制疗法,如:

   Chlorambucil( 2mg/m2或0.1~0.2mg/kg PO 每两日一次 )
   Azathioprine ( 0.3mg/kg PO每两日一次 )
   Cyclophosphamide ( 50mg/m2 PO,吃四天,休息三天 )

这类药物要给药4~6个月,然后减量25~50%再治疗2~4个月,在整个疗程中都必须监控嗜中性球的计数,第一个月每周检查一次,然后每2~4周检查一次,若嗜中性球数低于3000/µL就必须停药或减量。

预后

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炎症性肠道疾病通常在处方饲料及药物的治疗下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只有少数能完全痊愈,因此处方饲料大多须要终生给予;如果炎症性肠道疾病同时并发肝脏及胰脏疾病时,则预后堪虑;淋巴球性-浆细胞球性结肠炎通常只须给予处方饲料就可以得到控制,算是预后良好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它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则不一定对治疗有反应,如嗜酸性球浸润的炎症性肠道疾病通常会具有肿瘤一般的特性,会浸润到其它的器关或组织,如骨髓,其预后不良。

慢性胰炎

猫的胰脏炎指的是胰脏的炎症性疾病,它的发生率跟犬一样常见,但差别的是犬约有1/3是慢性胰炎,而猫则有高达2/3为慢性胰炎,而急慢性的分辨必非临床检查可以确认的,主要必须由组织病理学来确认,慢性主要就是组织的萎缩及纤维化,而且大部份的猫慢性胰炎是轻微的病例。胰脏炎会引发胰脏的自体消化及全身性的并发症,大部份猫的胰脏炎为自发性的,慢性病例更是如此,因为钝伤或药剂( 如: 有机磷制剂)引发的胰脏炎大多是急性的,而传染性疾病,如Toxoplasma gondii及Amphimerus pseudofelineus则可能引发慢性胰炎。临床上慢性胰炎常伴随炎症性肠道疾病( IBD )及胆管性肝炎发生,所以我们常将此三者并发状态称为三联体炎( triaditis),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肝脏及胰脏的发炎是继发自肠道的炎症性疾病,所以针对IBD的治疗会有助于慢性胰炎的改善。

临床症状

跟急性胰炎一样,慢性胰炎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而且一般咸信大部份的慢性胰炎是无临床症状的,如果出现临床症状,也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如: 嗜睡,厌食,及失重,如果有并发IBD时就可能出现软便或下痢,如果IBD波及胃时,就会出现慢性呕吐病史,若合并胆管性肝炎时,就可能出现黄疸。

诊断

在以往的兽医学都认定血清中amylase及lipase是诊断胰脏疾病的依据,特别是当lipase过高时,但近来的 研究发现胰脏的疾病或发炎状态并不一定会使得血清中amylase及lipase的上升,所以amylase及lipase在急性胰炎的诊断上不再具有意义,猫胰脏特异性脂肪脢(fPLI )对于胰炎的诊断已被认为比fTLI及超音波扫描更敏感及更具特异性,目前Idexx公司已有该检验商品上市了。

由于大部份的猫慢性胰炎都比较轻微,所以腹腔超音波扫描的诊断率并不高,除非慢性胰炎已经进展到纤维化时,就可以扫到高回音性的胰脏影像,但在这之前就很难诊断出来。

治疗

猫的慢性胰炎在治疗上是非常令人沮丧的,最重要的治疗目标当然就是针对病因加以治疗,但大部份的病例都是找不到病因的,只有非常少数的病例能找出特殊的病因来进行特殊的治疗,如: 在人跟犬的部份已确信高三酸甘油脂会是胰脏炎的可能病因,但在猫尚未被证实,但若确诊为慢性胰炎时,应采取禁食18小时后的血液样本来排除高三酸甘油脂的可能性。高血钙会引发猫胰脏炎,所以也必须进行血钙浓度的检验。

若有三联体炎时,也必须针对各个病因加以评估治疗。若并发胰脏外分泌液不足或糖尿病时,也必须加以治疗。

预后

慢性胰炎是慢性进行性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胰脏外分泌液不足及糖尿病的发生,或者终其一生不发生这些并发症而自然死亡,或只发生此二者其一,但就长远的观点而言,其预后应判定不良。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