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由于对胃黏膜持续性的损伤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本病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设备的影响,国内确诊率较低。我院于2010年6月2日确诊一例,现介绍如下:
1. 基本资料和病史
主人杨先生家三岁、雌性未绝育金毛寻回猎犬,体重为31kg。犬近两个月间断性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有时为淡黄色泡沫状液体。近一周有异食癖(食草)。该犬长期皮肤病,过敏检测阳性,曾经口服苯海拉明一月。于外院长期大量使用止痒药(糖皮质激素)。
2. 体格检查
犬可视黏膜正常,皮肤弹性正常,听诊无异常。腹部触诊肝、胃及前腹部轻度敏感,双肾、脾脏、膀胱可触及,大小及手感未见异常,胃内及肠道无异物手感。肛周清洁,颜色正常,体温:38.3℃。耳内大量深色分泌物。指间红,无脱毛。
3. 特殊检查
3.1实验室诊断
血常规:WBC:15.9*109,RBC:5.88*1012,叶状核中性粒细胞占80%;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占2%。生化全项未见异常。胰腺炎阴性。
3.2 X射线检查
平片摄影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3.3内镜检查
动物使用丙泊酚诱导、吸入麻醉,左侧卧位保定,头部向前、背侧伸展。
内镜从气管插管左侧偏背侧进入口腔,推进进入食道。注入气体扩张食道,同时向前推进镜体约5厘米,观察颈段食道完整像。食道黏膜颜色偏白,粘膜下未见血管,黏膜完整性良好,无异物表现。[2]食道与胃黏膜连接处闭合良好,黏膜颜色偏浅。
推进内镜进入胃内,胃体与胃底大面积点状糜烂,大部分集中于胃体大弯侧和小弯侧,约30-40处淤血点,粘膜大面积呈红色。胃体小弯侧接近胃角切际处有1.0*0.5cm片状溃疡,表面有血液凝块,周围少量肉芽聚集,分析正处于活动期(A2期)。[3]
幽门窦处可见少量未消化的草叶,部分已进入幽门内,使用异物钳常规取出异物。
此处黏膜颜色偏红,有少量点状糜烂,黏膜平整度基本正常。幽门距离喉头105cm,内镜长度无法到达十二指肠降段。
4. 鉴别诊断
4.1肥大性幽门窦
内镜下接触幽门窦黏膜,感受胃壁和胃窦黏膜均无变厚趋势,幽门形状正常表明括约肌基本正常,可以排除。[4]
4.2胃动力紊乱
该犬于进食后约7小时进行胃镜检查,胃内已无食物残留,胃排空能力基本正常,可基本排除,后期应进行X射线钡餐造影投照。
4.3胰腺炎
该犬的呕吐与进食时间无相关性,前腹部疼痛较轻,生化检测及胰腺炎试纸检测均正常,可以排除。
4.4肝、肾疾病
生化检查正常,尿量正常,皮肤颜色及弹性正常,触诊肝肾无异常,可以排除。
5. 诊断
慢性胃炎,黏膜糜烂,并发胃内溃疡。
6. 治疗
采用抑制胃酸、侧重格兰仕阳性菌抗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蠕动等治疗方案,同时给患犬饲喂低脂易消化食物的治疗方案,并且坚持用药一月。对于该犬的皮肤病和耳病另行治疗(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7. 预后
两周后复诊:该犬于用药4天后明显减轻症状,一周后呕吐症状完全消失,现已食欲和食量已基本正常,饮食及大小便正常。继续沿用原治疗方案至第4周,观察动物饮食及呕吐变化。四周后随访:该犬各个方面均无异常,饮食及行为良好。停止
用药。
8. 讨论
8.1 慢性胃炎概述
患病动物出现长期呕吐,呕吐物可包括粘液、胆汁、血液。有时动物出现食量改变;腹痛、烦渴、异食、黑便。多数患畜血项正常,动物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氯血症。本病从病理角度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大性胃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其分类需活组织检查。[4]
慢性胃炎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给动物饲喂温和、单一蛋白源且低脂肪食物;如果内镜检查明显溃疡时,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或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抗菌素首选阿莫西林类或者结合甲硝唑类,也可使用水杨酸铋、四环素类或者克拉霉素类抗菌素。如果动物出现全身感染倾向应全身使用广谱抗菌素。[4]
本病例基本符合慢性胃炎的特点,且属于中度严重症状,治疗中使用奥美拉唑抑制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控制上消化道细菌,硫糖铝保护胃粘膜,胃复安促进胃肠动力、抑制胆汁反流。[5]
8.2 胃粘膜糜烂及溃疡的诊断
胃糜烂是指胃黏膜浅层的破裂,糜烂层经常由不断聚集的血液造成红色或者棕色。这种糜烂经常与胃炎相关联,也可因为物理压迫引起,或者是使用非皮质类固醇的抗炎药引起的。异物也常常会擦破黏膜产生糜烂。[2]
胃溃疡是指组织损伤已经深入到粘膜下甚至更深,经常会有隆起的边缘,如果隆起为血液累积,溃疡层经常是暗棕色;如果是坏死组织的累积,则呈现白色或者黄色。溃疡有时会引发在胃底部堆积消化过的血液(棕色的)。大部分溃疡是由于胃部的腺癌、平滑肌瘤或者平滑肌肉瘤导致的。由胃腺癌导致的溃疡经常与大片的硬化区域相关。由平滑肌瘤经常入火山口一样的形状,伴有隆起的边缘。由于皮质类固醇或非皮质类固醇药物引起的溃疡也是很普遍的。[2]
本病例为糜烂和溃疡同时出现,诊断为原发性慢性胃炎。细菌感染应为发病的主要病因,而患犬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有可能与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有关,胃动力不足也可能是潜在病因。[2]
8.3 溃疡的分期及愈合
人类医学将溃疡分为活动期(A1、A2期),恢复期(H1、H2期),瘢痕期(S1、S2期)。国内兽医临床尚无此分类建立。该犬胃内溃疡表面血液沉积,周围肉芽聚集,基本符合人类医学中溃疡A2期特征。[3]患犬于用药后6天症状消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胃溃疡的分期与治疗痊愈时间的对应关系,尚需进一步总结。
参 考 文 献
【1】Theresa Welch Fossum,Cheryl S.Hedlund,Donald A.Hulse,AnnL.Johnson,Howard B.Seim III,Michael D.Willard,Gwendolyn L.Carroll.Small Animal Surgery Second Edition:105
【2】Timothy C.McCarthy. Veterinary Endoscopy for the Small Animal
Practitioner:279
【3】许国铭.上消化道内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2
【4】2003:289Rhea V Morgan. Handbook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M].
USA:The Elsevier Science,2003:329
【5】李兆申 等. 胃肠道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