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给宠物接种疫苗的行为已经被广大宠物主人认同,并会积极的配合兽医的工作按时注射。但随着接种疫苗数量的增多,疫苗的副反应也引起了兽医及主人的关注。本文就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疫苗 副反应
过敏处理宠物作为一群特殊的家庭成员,无论在生活环境、饮食质量,还是在医疗保健等方面,越来越引起动物主人的关注。因此,如何能提高宠物的生活水平,远离疾病困扰,已经迫切成为兽医工作的重点。传染病作为临床上对宠物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自然是重中之重了,而能够保护动物远离传染病侵害的疫苗,无疑成为临床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凡事有利就会有弊,接种疫苗也不例外。
首先,众所周知,疫苗为生物制品,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而起到保护自身以及防止传播疾病给其他动物的作用。疫苗一经接种进入动物体后,将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反应。临床上接触到比较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通常有,头面部肿胀、瘙痒、虚弱、腹泻,、呼吸困难,甚至休克致死等。然而,不同体质的动物接种疫苗后所引起的急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并未引起动物主人应有的重视。作为一名兽医,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大这方面的宣传,使动物主人充分认识到注射疫苗也是存在风险的,从而把急性过敏反应对动物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其次,临床上在接种疫苗后,也会引起部分动物出现低烧、抑郁、食欲不振、嗜睡以及虚弱等现象,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现象。目前宠物市场上接种的疫苗基本均为弱毒疫苗,即人为制造的具有轻度感染性的活疫苗,可以发生与该微生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临床症状。大部分的临床症状会在1-2天后减轻直至消失。兽医应告知动物主人疫苗注射的局部部位会在30分钟到一周内出现疼痛,肿胀,发炎,红肿等反应,如果症状持续或有恶化的倾向,动物主人应及时向兽医取得联系。个别的动物甚至会出现局部脓肿,这是机体过度反应应答造成的,而并非因注射疫苗而造成的感染。对于这种局部发生的疫苗反应,我们建议动物主人使用热敷的方法来促进疫苗吸收,缓解肿胀及疼痛。绝大部分的病例注射部位反应可随之消失,但个别的也会出现硬块或结节。
个别品种的动物接种疫苗后会出现特定的不良反应,如贵宾犬等,在接种部位会出现脱毛及毛色变异的现象;猫则有疫苗关联性肿瘤的报道。
那么,为了减少疫苗副反应的发生,及时缓解、治愈过敏症状,兽医应建议动物主人做到如下几点:
1、接种疫苗前,确保动物是健康的,不隐瞒病情,患病时不宜注射疫苗。
2、如果动物曾经有过注射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经历,应在接种疫苗时提前告知兽医,以供兽医选择其他品牌的疫苗,并密切关注接种后动物出现的一系列反应。
3、在每一次接种疫苗之后,主人都应该在动物医院观察30分钟甚至数小时后再离开,回家后也应尽可能陪伴动物,因为有的动物在接种后24小时才显现过敏症状,此时应及时与兽医取得联系。
4、如果接种疫苗后全身反应较严重时,可适当对症治疗,如使用拟肾上腺素药、抗胆碱药及镇痛药物等。同时适当增加饮水,并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
5、接种一周内尽量避免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