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姬螯螨病(Cheyletiellosis)
书籍:[db:科目]    来源:辈宠网

一、姬螯螨病(Cheyletiellosis)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蜘蛛纲(Arachnida)、螨目(Acarina)、姬螯螨科(Cheyletidae),姬螯螨属(Cheyletiella)的螨虫寄生于皮肤表面,引起轻度非化脓性皮炎,被称为姬螯螨病(Cheyletiellosis,旧称为“移动的皮屑”—walking dandruff)。

病因和病原

姬螯螨病的发病率至今未被了解,原因是其症状非常多样,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跳蚤控制产品,对姬螯螨也具杀灭作用。姬螯螨属主要有三种姬螯螨:牙氏姬螯螨(C. yasguri (dogs))、布氏姬螯螨(.Cheyletiella blakei(cats))和寄食姬螯螨(C. Parasitivorax (rabbits))。虽然上述三种姬螯螨分别在犬、猫和兔身上发现,实际并无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而且三种姬螯螨都能暂时寄生于人。

姬螯螨虫体很大(500μm×350μm),4对腿的末端呈梳子状,最具特征的是钩子样的附属口器(accessory mouthpart)或触须(palpus),称为螯针(stylet chelicerae),这是与其他螨虫鉴别的重要标志。三种姬螯螨的区别在于第一对前腿膝Ⅰ(genuⅠ)的感觉器官的形状。笔者曾用显微镜(×400)观察三种姬螯螨的第一对前腿膝Ⅰ,发现通过直接镜检无法鉴别如此微观的器官形状,从而也无法在临床上区分此三类螨虫。尽管直观来自不同动物的三种姬螯螨,轮廓上存在些许不同,但是不能做为鉴别依据(图1)

姬螯螨是皮肤表面寄居的(非打洞的)螨虫,寄生在宿主的表皮角质层,在皮屑形成的假隧道(pseudotunnel)内快速移动,会定期用螯针(stylet chelicerae)刺入表皮,将自己牢牢固定在皮肤上,吸取无色透明的体液。姬螯螨的旧称为“移动的皮屑”,正是因为吸饱液体后的虫体看起来很像能移动的表皮碎屑。姬螯螨的虫卵(图2)与虱子卵的形态接近,二者都是与毛干相连,区别在于姬螯螨虫卵较小,被细纤维束捆绑在宿主的毛干上;而虱子卵较大,被胶粘在毛干上。

姬螯螨不是捕食其他螨虫的肉食螨,而是无法离开宿主的专性寄生虫。最强壮的雌虫离开宿主后存活时间不超过10天。虫卵可以随毛发脱落到环境中成为感染源。姬螯螨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寄生虫,尤其在幼年动物之间。犬或猫身上的螨虫都能感染人。有调查发现在41个发现姬螯螨病的猫收养所中,其中8个收养所工作的人发生布氏(猫)姬螯螨的感染。人发病的严重程度不定,在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后,手臂、躯干和臀部出现多个集中的红色斑点。迅速出现的丘疹会变为水泡,随后是脓疱,最后破溃形成黄色结痂,由于严重瘙痒病变频繁被抓伤。虽然病变是严重的炎症,但是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楚。旧病变中心的坏死灶极具诊断意义。一旦离开感染源,人的病变在3周内消退。Stein在1982年观察到姬螯螨可以藏匿在猫的鼻腔内。

犬猫的姬螯螨病的症状表现差异很大,从完全不痒到严重瘙痒都有可能。任何品种的犬猫都有可能受到感染,有人认为可卡犬更加易感。螨虫在皮肤表面的进食行为会引起的炎症,通常使动物在感染初期表现为背部过多的干性皮屑(图3),不痒或轻度瘙痒。猫有天生梳理毛发的本性,会将皮屑、螨虫和虫卵舔掉,因而有可能在猫的粪便中发现虫体和虫卵。与不会自我梳理的犬相比,猫的早期症状很难被发现,而且发展缓慢。随着病情发展,皮屑会遍布全身,脱毛和瘙痒逐渐加重。有些动物可能对姬螯螨发生超敏反应,通常出现虫体量很低而瘙痒很重的现象。对姬螯螨的超敏反应表现症状是表皮脱落性红斑,以及与疥螨病类似的病变分布和瘙痒程度。有些猫可能出现粟粒性皮炎,或者不伴有其他病变的背部自舔性脱毛。

图1.从左至右是来自犬、猫和兔的姬螯螨。注意每种姬螯螨都具有的特征性的钩子样的附属口器(箭头)。

图2. 低倍镜下姬螯螨虫卵。右图为虫卵空壳。注意将虫卵缠绕在毛干上的细纤维束。

图3. 犬背部的皮屑和结痂。


图4. 低倍镜下姬螯螨幼虫。
诊断

临床检查中发现姬螯螨成虫、幼虫(图4)或虫卵即能确诊。但是这些证据的采集有些困难,尤其对于猫。采样方法包括:放大镜直接观察;浅刮毛发和皮屑;醋酸胶带粘取;密齿跳蚤梳收集大量毛发和皮屑;粪便漂浮法收集姬螯螨和虫卵。在粪便中的姬螯螨虫卵类似钩虫卵,但是比钩虫卵大三、四倍。上述样本收集技术的成功率取决于动物毛发的长短、收集面积的大小,最重要的是螨虫存在的数量。

相对可靠的技术是密齿梳梳理毛发和皮屑而获得的样本,但是在犬仍有15%的假阴性结果,猫有58%的假阴性结果。梳下来的大量毛发和皮屑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是与石蜡油混合放入培养皿,用立体显微镜检查。二是与10%氢氧化钾混合,温水孵育30分钟,然后加入粪便漂浮液,1500rpm离心10分钟,取表层液体低倍镜寻找虫体和虫卵。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且没有人比较过哪种更有优势。如果检查结果阴性,又非常怀疑,必须进行治疗性诊断排除或确诊此病。

鉴别诊断取决于临床症状。如果犬身上有大量皮屑,鉴别诊断包括:原发皮脂溢、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蠕形螨病、耳螨病、虱病和跳蚤感染。如果犬非常瘙痒,鉴别诊断包括疥螨病、跳蚤叮咬过敏和食物过敏。猫如果出现大量皮屑,必须要考虑糖尿病和肝病;如果瘙痒,鉴别诊断包括猫疥螨病和粟粒性皮炎包含的各种可能性。

治疗
控制姬螯螨相对容易,然而即使临床症状消失、显微镜复查没有虫体,治疗还要再延续几周。应该同时治疗发病及其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还需环境杀虫和虫卵。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动物的年龄和品种是否适合。

外部治疗

很多外用杀虫药都对姬螯螨有效,例如石硫合剂、除虫菊酯类药、双甲脒等。但是给猫使用除虫菊酯和双甲脒时要格外小心,因为猫对这些药物非常敏感。替代的药物可以使用0.25%的费泼罗尼(Fipronil,氟虫腈)喷剂,每月一次,或者硫化硒香波每周一次。石硫合剂浸泡和各种杀跳蚤的药物连续3-4周的治疗都同样有效。

全身治疗

伊维菌素(ivernectin):不能用于柯利、牧羊犬及其杂交品种。建议剂量:0.2-0.3mg/kg,如果口服,每周一次;如果注射,每2周一次,治疗时间6-8周。即使能够耐受此药的犬种,注射部位有可能出现脱毛斑这类局部副反应。幼猫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毒性反应,注射1-2小时后有可能出现嗜睡、角弓反张、昏迷甚至死亡,对于成年猫,此类现象罕见。
赛拉菌素(selamectin):是相当安全的全身性除虫药。每月一次,连续三次。

环境杀虫

患病动物的床垫和美容工具都需高温消毒(>55℃)。除虫菊酯类药物消毒环境,杀虫时人和动物要撤离,待彻底通风后再回到生活环境。同时治疗共同生活的其他未发病动物。

二、猫疥螨病(Feline Scabies)

猫疥螨病是由疥螨科(Sarcoptidae)的背肛螨属(Notoedres,又称耳疥螨属)的猫背肛螨(Notoedres. Cati)感染引起。

病因和病原

猫疥螨病具有流行性,在多数国家少见或罕见,而在某些区域例如欧洲的意大利、瑞士、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部分地区较为流行。笔者近3年在自己的动物医院相继发现了5例猫疥螨病。北京其他熟悉的动物医院中也有零散发病的案例,因而推测北京地区的猫疥螨病暂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行。但是中国地区猫疥螨病的具体流行情况尚无人调查。

目前已经发现超过20种背肛螨,其中多数都是热带蝙蝠的外寄生虫。猫背肛螨主要感染猫和野生猫科动物,偶尔也会感染其他哺乳动物,例如狐狸、果子狸、浣熊兔子、犬和人。目前只有2007年的一份临床病例报告发现,在意大利的猫疥螨病流行地区,一只户外生活的犬感染猫背肛螨并且发病。1986年有人在印度调查了48人感染猫背肛螨并引起自限性病变的情况。

猫背肛螨(Notoedres. Cati)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与犬疥螨(Sarcoptic mange var.canis)非常相似,属于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离开宿主只能存活数天。不同的是,猫背肛螨比犬疥螨更小,直径200-240μm,短嘴(Short rostrum),2对前肢很短,向外伸出,具有小柄和吸盘,小柄中等长度(短于犬疥螨),2对后肢退化,很少突出于身体边缘之外(图5);背部同心角质脊和4-6对粗触须,呈现明显同心圆纹理(图6);背部肛门是其特征性结构。
直接接触猫背肛螨具有高度传染,通常年幼和体质虚弱的猫易感。通常感染严重的猫同时存在免疫抑制的病因,笔者曾遇一例全身病变并发败血症的病例,很快死亡。而其他猫疥螨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病变分布从耳缘开始,迅速扩散至面部、眼睑和颈部(图7-8),可能由于猫睡觉时常盘绕身体,以及洗脸的习性,能使感染蔓延至爪和会阴部。雌虫在表皮的角质层横向打洞,造成皮肤密集的微小丘疹、红斑和皮屑,随之形成很厚的结痂,称为“背肛螨盔甲”(图9),常见抓痕和脱毛,瘙痒程度不定(轻度至重度)。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全身脱毛和皮肤病变。常见外周淋巴结增大。

图5. 猫背肛螨成虫和虫卵。成虫腿很短,退化的后肢缩进尾端轮廓之内。

图6. 高倍镜下左图可见猫背肛螨背部明显的同心圆纹理和未排除的卵。右图可见背部肛门(箭头所指)。

图7. 幼猫耳缘脱毛、红斑和抓痕。

图8. 猫疥螨病的颈腹侧脱毛和抓痕(左图),以及头顶脱毛和结痂(右图)。


图9. 面部猫背肛螨感染。注意右图的“盔甲”样结痂。

诊断

病变分布和严重瘙痒具有高度提示意义。临床检查应该在病变部位浅刮,通常刮片采样能发现大量背肛螨成虫、若虫、幼虫、虫卵和粪便(图10)。这与犬疥螨感染有很大不同。

显微镜检查时使用低倍镜暗视野观察,像背肛螨这样的微小虫体在暗视野下更易被识别。找到虫体后,可以转至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背肛螨的细微结构。
猫疥螨病的鉴别诊断包括:耳螨感染、姬螯螨病、异位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天疱疮等。

图10 低倍镜下的猫背肛螨成虫、幼虫、虫卵和粪便(左图)。高倍镜下成虫,可见退化得很短的2对后肢(右图)。

治疗

很多杀虫药对于猫都存在毒性作用。氯化烃类有机磷(亚胺硫磷,Phosmet)杀虫剂禁用于猫。各种硫磺成份对猫都很安全。例如可以使用2-3%的石硫合剂温水溶液浸泡,并且不冲掉药液,等待干燥,每周一次,直至痊愈。通常这样的治疗需要6-8次。治疗蠕形螨病的双甲脒浓度(250ppm)和方法用于猫疥螨病也同样有效。

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的治疗对本病非常有效,使用剂量和频率相同:0.2-0.3mg/kg,皮下注射,每隔1-2周一次,连续2-3次,但4月龄以内幼猫不能使用。赛拉菌素对猫安全,有报道认为治疗猫疥螨病有效,建议剂量6mg/kg,间隔一个月,连用2次。小于8周龄的猫慎用。

因为有些猫可能会携带背肛螨但并不发病,所以共同生活的猫也要一起治疗,否则会使猫疥螨病复发。此病与过敏症不同,即使瘙痒严重,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不能达到止痒效果。


参考文献

1.Scott.DW., etc., Parasitic skin diseases, in Muller and Kirk’s Small Animal Dermatology. (2001) P.453-457.
2.Aiden P. Foster and Carol S. Foil. Sarcoptic mange, cheyletiellosis and trombiculosis. BSAVA Manual of Small Animal Dermatology (2003) P.149-151
3.Keh B, etc., Cheyletiella blakei, an ectoparasite of cats, as cause of cryptic arthropod infestations affecting humans. West J Med. 1987 Feb;146(2):192-4
4.Dobrosavljevic DD, etc.,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of Cheyletiella infestation in man. Int J Dermatol. 2007 Apr;46(4):397-9.
5.Fisher MA, etc,;A review of the off-label use of selamectin (Stronghold/Revolution) in dogs and cats.. Acta Vet Scand.2008 Nov 25;50:46.
6.Scott.DW., etc., Parasitic skin diseases, in Muller and Kirk’s Small Animal Dermatology. (2001) P.483-484.
7.Leone F., Canine notoedric mange: a case report. Vet Dermatol.2007 Apr;18(2):127-9.
8.Chakrabarti A.,Human notoedric scabies from contact with cats infested with Notoedres cati. Int J Dermatol. 1986 Dec;25(10):646-8.
9.Delucchi L., Castro E.,Use of doramectin for treatment of notoedric mange in five cats. J Am Vet Med Assoc. 2000 Jan 15;216(2):215-6, 193-4.
10.Fisher MA, etc,;A review of the off-label use of selamectin (Stronghold/Revolution) in dogs and cats.. Acta Vet Scand.2008 Nov 25;50:46.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