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着重于蓝耳病来讲生物安全,因为这是我在明尼苏达从事的主要工作,而且这也是美国养猪业比较重视的方面。首先我会介绍下猪场是如何来做生物安全的,以派普斯通的生物安全系统为例,包括人员的管理,猪群的流动等多方面,同样我也会跟大家讲一讲空气过滤。
这个表格将所有的蓝耳病风险因素都囊括了,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种猪品系、引入的种猪,或者是肉制品,还有工作人员,以及外来的污染物,运输猪的车辆,如何来处理猪场的废物,以及空气传播都是可能传播蓝耳病毒的因素。精液也是蓝耳病的一个传播途径,所以说,我们要从蓝耳病阴性的公猪站获取精液,而且,也不应该将生的或新鲜的肉制品带入猪场,因为肉汁可能带有病原或病毒。
在派普斯通,我们有这样一个定义,即“关键控制点”。比如要进入一个3000头或5000头的母猪场:
1、进入途径
你来到派普斯通可能需要隔离一段时间,不会轻易让你进入母猪场,这是我们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即使你隔离之后再来到母猪场,你也会看到母猪场非常的干净干燥,你脱下鞋换上衣服之后挂在墙上,我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审计:我们会拿试纸在你手上擦过,检测是否带有蓝耳病病毒。我们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测到人的手上带有蓝耳病病毒,这或许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启发。
2、进场淋浴
进场之后就应该洗澡淋浴,我们会有一个干净和脏的区域的分界线,提醒大家生物安全的界限,我们也有规章制度规范如何来正确的淋浴以保障生物安全。
3、物流供给进入点
我们也有一个关于猪场的物流和供应的管理,我们叫做D&Droom,即:消毒和隔离房间,只有猪场的经理才可以进入这个房间,在房间里也有分界线,我们拿到了物流的材料后,也会照射紫外线超过一个小时。
4、猪的装载
还有一个就是在猪场里面装猪、赶猪,我们不希望拉猪的司机进入猪场,也不希望猪要走动一段路程,我们只希望猪只能够直接上卡车。
5、死猪移出区域
最后一个关键控制点是死猪的处理。我们对死猪的处理有专门的处理区域,将死猪处理之后放进箱子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处理来杜绝蓝耳病病毒。
此外,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我们要改变和重新塑造他们的行为。通过设计问题,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测试,如:当运猪的车辆来到猪场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这是为了考核他们是否理解生物安全的测试并分享结果。
同样卡车的清洗保持在入口和进口两个清洁区域,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烘干区的分离设施需要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干燥、可控制气候的环境中;在寒冷的气温时要增加消毒效果。我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的时候研究发现,蓝耳病病毒不喜欢干燥的环境。
同样也要注意泥浆风险,猪在粪便中散蓝耳病毒7天。蓝耳病毒4℃时在泥浆中存活14天,10℃存活5天;在粪坑固体物中存活<14天。但是,如果猪场在将粪便移除的同时碰上猪群排毒,所有的机械包括人员的服装都会被蓝耳病毒污染,我们会将粪便还田,而泵送设备包括搅拌器及水管和人员服装连体服、鞋等都是是病毒机械传播的载体。同时,我们发现蓝耳病毒会雾化,我们将粪便还田的时候不要靠的太近,否则会导致蓝耳病病毒传播风险的增加。
蓝耳病的空气传播和毒株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和气候有关。派普斯通是最早进行空气过滤的诊所,我们做过研究,通过采集空气样本,分离出病毒,该病毒是测试猪场的病毒,经过测序我们也发现是同一毒株,因为周围60公里以内是没有猪场的,所以病毒的来源很有可能来自该猪场。
与蓝耳病通过空气传播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我们知道,必须有易感动物,而且存在定向的风,猪排毒之后风会保持病毒的活力在气溶胶中保持稳定,我们也统计了蓝耳病通过空气传播比较适合的因素:当空气比较凉爽,空气湿度比较高,气压开始升高,光照比较低特别是在凌晨的时候都会增加蓝耳病传播的风险。
派普斯通50%的猪场都有空气过滤设备,空气进入之后,就会直接过滤掉病原。用空气过滤设备时,不同猪场感染的情况也各有不同,不过使用空气过滤设备之后感染情况都会好很多,所以只要建成的新的母猪场,我们都会配套空气过滤设备。
生物安全必须以科学为基础,每天24小时执行,严格制定措施进行管理和消毒并随时准备迎接新挑战灵活处理,从而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资料来源:猪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