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现代化养猪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大型规模化场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当务之急就是建立猪场模式化的生产路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安全,绿色的猪肉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落实到基础就是把如何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成为了现代化猪场成长,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细化后母猪可分为7个阶段去饲养:①配种前期;②妊娠1-30天;③妊娠31-75天;④妊娠76-95天;⑤妊娠96-110天;⑥分娩前5天-后5天;⑦哺乳期。
㈠配种前期
配种前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母猪的排卵数,因为提高母猪的排卵数是提高产仔数的前提。下床母猪在运动场活动以后,按体格的大小,肥瘦的不同分群饲养,饲喂时建议饲喂量达到3.0kg/天,也可以自由采食,夏天因温度过高湿拌料容易变质,所以料槽中不能有剩料,防止引起疾病。增量饲喂能通过提高促性腺激素水平和促黄体激素的释放频率,达到提高排卵数的效果。(注:对长期不发情的母猪进行从新混圏,调圏,运动,公猪刺激促进发情)
㈡妊娠1-30天
妊娠的1-30天是保证胚胎成活的重要时期,妊娠前3天由于高采食量,胚胎死亡率可达到20-30%,此时饲喂量可控制在2.0kg/天,最大化保证胚胎成活。
㈢妊娠30-75天
妊娠30-75天作为母猪的膘情调整期,目的就是要在分娩时背膘达到18-19mm。这样就需要根据实际的膘情调整饲喂量,配种前期把猪按体格大小,肥瘦不同分群饲养,也是方便以后膘情的调整,在配种的饲养过程中,因圈养方式的不同,对胚胎的成活率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表一:圈养方式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大栏混养
单体栏
排卵数
13.2
13.3
妊娠4周胎儿数
8.5
10.0
成活率(%)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