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用药常识 >
来看看你猪场的伪狂犬病毒的感染属于哪一类?
浏览(115)
概述: 猪场可以根据本场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状态,合理运用疫苗免疫,配合合理的生产流程、严格的生物安全等措施来控制伪狂犬病,为清除伪狂犬病打下基础。 我们通常根据PRV流行毒株的感染类型把猪场分为四类:第一类场,…
正文:

猪场可以根据本场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状态,合理运用疫苗免疫,配合合理的生产流程、严格的生物安全等措施来控制伪狂犬病,为清除伪狂犬病打下基础。

我们通常根据PRV流行毒株的感染类型把猪场分为四类:第一类场,阴性猪场或还没有感染流行株的阳性场;第二类场,爆发或急性感染流行株的猪场,这类场感染后临床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场临床损失不明显,只是血清转阳,有的损失很大,育肥猪可达5%以上的死淘率、母猪可发生10%以上的流产、哺乳仔猪可发生100%的死亡;第三类场,流行毒株急性感染后临床基本稳定的阳性猪场,这类场母猪群阳性,如果没有合适的措施,育肥猪群很长时间内也是阳性,只是不同场、不同批次育肥猪群转阳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但临床上可无明显因伪狂犬病导致的损失;第四类场,母猪群阳性稳定、育肥猪群已转阴性的猪场。这四类猪场是可以转换的。

一般来讲,第二类猪场,如无其它复杂因素影响,在2~3个月之内,会自动转变为第三类猪场;第三类猪场,是感染类型最多的猪场,如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不会自动变为第四类猪场,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类猪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类猪场;第四类猪场,该类场已经初步具备转阴的条件(转化为第一类猪场的条件),但是,如果不注意,又可以变为第三类猪场。

阴性场

根据笔者的田间观察,大部分阴性猪场转阳的传染源来自于引进的阳性猪(多为阳性后备种猪),再结合近年PR主要流行特点的内容可以知道,对于猪场而言,育肥猪群通常是伪狂犬病的“命门”。针对这类猪场,一方面,要关注生物安全,特别是关注引进后备种猪的隔离、检测,杜绝引进PR阳性猪;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本类猪场的免疫,本类猪场一般没有必要进行滴鼻和早期免疫,应将免疫资源更多地倾向于生长猪群,有条件的场应视周边的感染压力来加强生长猪群的免疫,一般可采用10周龄和14~16周龄各免疫一次“清伪灵”的免疫程序。

爆发感染PRV流行毒株的猪场

爆发PR的猪场,如果没有尽快控制,PRV感染压力将迅速增大,除了育肥猪群本身可能导致损失外,还将会迅速扩散至免疫后抵抗力相对较好的母猪群和仔猪群。针对这类猪群,应尽早诊断后并采取快速、坚决的隔离及淘汰措施,但多数情况下,往往诊断滞后,等诊断明确时,本病已经扩散至母猪或仔猪群。针对这类猪场,要重点对育肥猪群、母猪群进行加强免疫(不同疫苗免疫诱导的母猪群中和抗体水平差异很大,同样的疫苗免疫不同母猪,抗体水平差异也很大)和对新生仔猪进行滴鼻免疫,来减少猪群的排毒量和临床损失,促使猪群尽快稳定。

爆发感染流行毒株后,临床基本稳定的阳性猪场

无其它问题,第二类猪场母猪群感染流行毒株后,进行加强免疫,将于2~3个月之内转变为本类猪场。本类猪场临床上基本稳定,很少有和PRV相关的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损失(偶尔相关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发病应考虑免疫措施是否合理等问题),但是,PRV会长时间在育肥猪群循环,导致育肥猪群不同程度的临床损失,单点生产的猪群也会导致种猪群、仔猪群感染压力增大。这类猪群会长期存在,危害极大,更新的阴性后备种猪转阳的几率会很高。

本类猪场的工作重点是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大幅度地降低育肥阶段的野毒阳性率(野毒阳性率降低,感染压力就下降)。猪群大小、生产方式、生物安全措施、疫苗种类、免疫强度、免疫程序等因素会影响育肥猪群的野毒阳性率下降程度和速度。为了尽快降低育肥猪群的野毒阳性率,选择能诱导机体产生相对高水平中和抗体的疫苗是基础,同时,要加强生长猪的免疫力度来提高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减少感染猪的排毒量和排毒时间。

母猪群可以免疫4次/年,生长猪群的免疫,原则上,免疫程序应根据母源中和抗体的衰减规律和本猪群内病毒活跃的时间来确定免疫时间。多数情况下,可选择6~9周龄、10~13周龄各免疫一次“清伪灵”,对于有意向更快减小猪群感染压力的猪场,可以选择17~20周龄再加强免疫一次。少数本类猪场,在初期(爆发稳定后3~4月个内)或感染压力很大的情况下(20周龄以上育肥猪野毒阳性率在60%以上),如果担心母猪群免疫不理想和母猪本身健康水平差异大而影响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可以考虑对新生仔猪进行滴鼻免疫(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必要)。这两年以来,已经有不少该类猪场通过加强“清伪灵”的免疫和配合其它饲养管理措施,转化成了第四类猪场(最快的甚至不到半年就将野毒阳性率为80%以上的育肥猪群的阳性率降为0%)。

本类猪场应该定期(大多为每4~6个月)追踪20周龄以后育肥阶段野毒阳性率的下降情况,并根据下降情况和转阳时间调整免疫时间和管理措施。另外,1~2次检测的育肥阶段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并不能说明育肥猪阶段没有病毒循环而属于第四类猪场,只是育肥猪阶段的野毒阳性率很低。如果没能进一步巩固,育肥猪群阳性率又有可能上升,从而又使整个猪群感染压力加大。

母猪群阳性,育肥猪已经转阴的猪场

本类猪场的感染压力已经大幅度下降,通过引进阴性的后备种猪来更新阳性种猪群,效率会比第三类猪场高得多,更新的阴性后备种猪转阳的几率要小得多。但是,因为母猪本身情况的复杂性,病毒还是会在阳性的母猪群低水平的循环(影响多在免疫反应层面,很少导致临床问题)。

本类猪场的工作重点,一方面,根据猪场自身情况,不同强度地更新阴性后备种猪和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的种猪(时间越短、更新的强度越大,清除本病的速度会越快);另一方面,仍应像第一类猪场那样,重视生物安全和生长育肥猪的免疫工作,避免其回到第三类或第二类猪场。

猪场可以根据本场PRV的感染状态,合理运用“清伪灵”免疫,配合合理的生产流程、严格的生物安全等措施来控制伪狂犬病,为清除伪狂犬病打下基础。

热门用药常识/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