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恒温动物,皮下脂肪较厚,汗腺不发达,因此,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对猪的采食、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母猪怀胎率和产仔率、公猪的精子质量、仔猪存活率等生产繁殖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产实践证明,当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如不采取降温措施,各类猪群(哺乳仔猪除外)将会处于热应激状态,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将受到很大影响。母猪不发情,受胎率和产仔数明显降低,分娩母猪表现出烦躁、采食量下降、泌乳量减少、失重较多;造成仔猪初生体重较轻、增重减慢、存活率低;种公猪交配和产精能力下降;肥育猪抗热激易掉膘,生长滞慢,饲料利用率和日增重下降,甚至中暑死亡等。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必须采取专门的疫情防控技术。
第一,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种公猪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精子活力明显下降,这就直接导致母猪受胎率低。
第二,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母猪散热困难,运动量减少,生殖机能下降,容易出现繁殖障碍。
第三,饲料中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稳定性差,高温下分解氧化速度明显加快,加上母猪采食量减少,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生殖营养摄入量不足,更加容易出现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从而影响配种和受孕。
第四,高温高湿环境,饲料极易发生霉变,从而损伤母猪肝脏,造成免疫抑制等疾病。
第五,由于夏季蚊蝇多,难以控制,成为很多疾病传播的媒介,很容易造成夏季猪附红细胞体病、乙型脑炎的流行。
第六,高温高湿造成各种病原菌大量繁殖,母猪分娩时发生感染及猪场出现高热病等疫情的几率大为增加。
第七,热应激过大直接导致育肥猪采食量下降,料肉比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