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是饲料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意外发现
浏览(68)
有一窝猪30天断奶的,一共8头猪。之前没有教槽。断奶后用双胞胎奶粉料拌成糊状饲喂,小猪很爱吃。几天后,改用穿是8%配制而成的乳猪料饲喂。因为之前小猪一直吃水料,换料后仍沿用这种方式。把传是乳猪料弄成水料饲喂。老实说,小猪吃得不多,但每次饲喂的时候,小猪都会疯抢。就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也不知在多少天后小猪的采食量才开始上来,这是不再饲喂水料,改为湿拌料。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猪长得很好,个头赶上大它10多天的猪。到现在这些猪的采食量依然不大,但生长速度一点不慢。这样一来料肉比低,就是成本低。
为什么这些猪能用较少的饲料获得较大的生长呢?笔者在寻思这个原因。推测可能是由于穿是饲料含有的高量氨基酸所致。小猪遭受断奶应激和换料应激,肠道承受的压力很大。通常认为维生素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可以抵抗应激,但是机体实际上在进食不足仍然有一定的库存可以使用。应激时,机体需要制造急性期蛋白以抵抗损伤,组织细胞一旦损伤会损害机体的机能,形成功能障碍。在进食不足时,机体会分解一部分蛋白如肌肉蛋白以制造急性期蛋白,这样机体就会消瘦。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是无奈之举,毕竟生存优先。分解蛋白要耗能耗时,有可能延误时机。如果外界能及时补充氨基酸进来最好。饲料中蛋白质要变成氨基酸需要消化,无奈这时的消化道很可能缺乏蛋白消化酶而无法成行。把饲料弄成水料之后,饲料中的氨基酸就可溶解在水中不需消化就可直接被肠道吸收,刚好可以应付燃眉之急。危机解除之后,消化道得以完好功能,这样以后就能有效消化和吸收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如果消化道受损,虽然可以修复但还是会留下疤痕,才从而降低其机能。
以上是个人推断,仅供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