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和净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南京农业大学、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
研究人员 宋长绪 孙彦伟 任裕其 陈平洁 黄 忠 蔡汝健 余业东 陈溥言 田 云 何祝君 蒋智勇 张春红 刘燕玲 白丽丽 黄庭汝
鉴定单位 广东省科技厅
简介
猪伪狂犬病对我省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但国内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综合防控和净化得研究仍较肤浅。本成果对广东省的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和净化净化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应用验证。在国内首次开展了PR时间分布研究,运用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分析、ARIMA模型和回归模型等建模技术,对猪PR流行趋势进行预测。自相关分析发现,1998-2004年PR的血清流行率在时间序列上每隔5个月出现可能一个峰值。通过ARIMA模型预测(P≤0.05),2005年1月的PR血清阳性率为14.23%,通过回归模型(R2=0.536,P<0.001)预测2009年1月、2月的PR抗体水平,分别为:0.322和0.228,两者与真实值比较,符合程度都较好。在国内外首次采用了时间-空间对应分析法,发现粤北在2001年为高发年份,粤东和粤西在2000年为PR流行高峰期。在国内外首次运用互谱分析法,研究了PR与其它动物疫病的关系,发现PR与PCV2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P=0.012),相关系数为0.648。本项目在国内首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动物疫病危险因素研究。证明猪场距离、分场的设置、后备母猪来源、人员是否更衣淋浴是PR流行的危险因素,其比数比分别为12.44、2.68、18.5、5.88。提出了全面的“PR防控与净化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在50多个猪场示范应用,有30多个猪场取得了PR基本净化。受该项目的带动和示范,全省的PR野毒抗体阳性率由26.37%降至2.95%,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亿元,社会效益约20亿元。猪伪狂犬病是制约广东省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省的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而本成果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预计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