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激光光束照射畜体某些特定部位,使其痛阈明显升高而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针剌麻醉方法。激光技术在兽医科学上的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才受到广泛的重视,在短时期内,便从激光治疗发展到激光麻醉。目前在兽医领域内使用的激光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氦氖激光器,另一种是二氧化碳激光器。激光针麻醉时所需氦氖激光的功率,依动物种类和个体而异。小动物一般为2~4毫瓦, 大家畜可控制在10~30毫瓦的范围内。照射部位可按针刺麻醉穴位选配方法,根据手术要求选取穴位进行穴位照射,亦可直接照射浅在的粗神经干之体表投影部位(如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等通行的部位)。照射的距离约为25~70厘米。一般经过约30分钟的连续照射,即可施术。二氧化碳激光器作用于动物皮肤上的激光功率, 要根据个体的大小和皮肤的敏感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0.5~1瓦的范围内。光斑小于2毫米,光源与被照点皮肤的距离约为1米。照射的部位一般采用多穴位轮番照射的方法,如夹脊组穴, 每个夹脊穴照射1~2分钟。若选用穴位较少的组穴照射时间要相对延长。例如人中、百会组穴,共照射5~20分钟。然而,每两个穴位的激光照射的间隙时间以不超过1分钟为宜。经照射诱导一定时间,针刺术部无疼痛反应时,即可施术。手术过程中,一般可停止激光照射,利用照射的后效应期施术,也可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连续进行照射,以期维持更长的时间,来保证长时间施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