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缺乏症也称坏血病,是由于VC(抗坏血酸)缺乏而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皮下、粘膜、肌肉出血的一种疾病。犬有时发病。
[病因] 主要是日粮中缺乏青绿饲料,或饲料蒸煮过度。贮存过久致使VC被破坏。此外,在慢性疾病和应激过程中,动物体内VC消耗增加,也可发生VC相对性缺乏。
[症状] 病犬齿龈肿胀、紫红、光滑而脆弱,易出血,常继发感染形成溃疡。生长缓慢,体重下降,心动过速,粘膜和皮肤易出血、发炎,有时粪尿中混有血液。有的病犬四肢长骨骨骺端肿胀,疼痛,表现为跛行。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建立初步诊断。X线检查见骨质疏松、长骨骨骺端钙化带变密增厚、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小等,有助于确诊。尿中VC减少可作为诊断依据。用VC治疗如迅速见效,即可确诊。临床上需注意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佝偻病相鉴别。
[治疗] 喂饲富含VC的食物,改进食物的加工方法,减少对食物中VC的破坏。对症状较重者可口服VC 150~300mg,每天3次,连服2周。必要时可静脉注射100~200mg,每天1次。有贫血者可给予铁制剂或输血,对四肢跛行者可应用消炎镇痛剂。
[预防] 对犬、猫不宜长期喂饲谷物饲料,应适当增加肝、肾等动物性饲料,同时喂饲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