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野生动物也能感染。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高热,黏膜呈蓝紫色,濒死期自天然孔流出少量不易凝固的暗红色血液。剖检呈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状浸润及脾脏急性肿大为主。病的经过多为急性或亚急性。炭疽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已基本控制了本病的发生,但仍有个别地区呈零星散发。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常发生于夏季(放牧季节),其他季节较少见。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临死前流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炭疽杆菌,病畜是危险的传染源。若尸体处理不当,任意剥皮、分割、剖检或浅埋时,最易形成芽胞。当土壤、牧地、水源被炭疽芽胞污染时,就可成为持久的疫源地。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呼吸道、皮肤伤口或吸血昆虫(尤其是虻类)的叮咬经皮肤感染。
【病原】
炭疽的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一种杆状的细菌,长3~8μm、宽1~1.5μm,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呈单个或3~5个菌体相连的短链,在培养物中则形成由数个至数十个菌体相连的长链,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大杆菌,菌体周围绕有荚膜。在动物体外则形成芽胞。炭疽芽胞具有强大的抵抗力,在土壤表面存活12年,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20多年。煮沸经15~20分钟才能杀死。炭疽杆菌的生长型(繁殖体)对外界恶劣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在短时间内都能杀灭,在55℃下40分钟、在75℃下1分钟即杀灭。漂白粉、碘溶液、升汞、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对炭疽杆菌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
【症状】
1.炭疽的分类
(1)最急性炭疽:见于流行初期,绵羊发生较多,牛也常见。患畜多突然发病,病畜失去意识,摇晃或忽然倒地而发生痉挛,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呈蓝紫色;病畜全身灼热,体温在40℃以上;各天然孔(口、鼻、肛门)流血;同时发生疝痛。最急性炭疽病畜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死亡。
(2)急性炭疽:患畜体温升高40℃以上,恶寒战栗,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心悸亢进,脉搏快速而微弱;可视黏膜呈蓝紫色,眼睑、结膜浮肿,有出血斑点;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马、猪喉部肿胀。马常有剧烈疝痛症状,容易误诊为肠闭结或肠变位。粪便带血,尿可能呈红色。病程末期,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减少,并出现退化的形态(异形红血细胞症)。最后体温显著急降,呼吸越发困难,经过2小时到2天后窒息而死亡。
(3)亚急性炭疽:主要特征为经过时间较长,一般为2~5天。其症状与急性炭疽相同,但不剧烈。
炭疽病畜常在颈部、胸下、黏膜上、直肠内、口腔或舌上出现原发性炭疽痈。炭疽痈是局限性肿胀,最初稍硬固,有温热及疼痛;以后变为冷厥,无热无痛,中间迅速坏死,有时随即形成溃疡。如炭疽痈为原发病灶,不是急性型全身炭疽的继发症状,3~4天后可痊愈。
2.炭疽的发病症状 炭疽患畜临床除上述症状外,还因其种类不同,有其特殊的症状。
(1)马:通常多取急性或亚急性经过。多数病马有剧烈腹痛。病程较慢时,常在咽喉部、颈部、胸前、肩胛、腹下等处发生炭疽痈。痈肿为出血性水肿,迅速增大,初硬固有热痛,渐成无热无痛,最后中央坏死或形成溃疡。
(2)牛:有的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呼吸高度困难和痉挛下突然死亡,尸体天然孔出血。大多数病牛常在颈部和胸部发生水肿。有的在病初呈现兴奋状态,病牛咆哮、踏脚、攀登饲槽或冲碰他物、泌乳停止等。
(3)绵羊、山羊:多发生最急性炭疽。绵羊感染后常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抽搐,天然孔流血而死亡。即使是病程稍慢的病羊,也在数小时内,表现不安、战栗、踉跄、心肺功能严重扰乱、天然孔出血和抽搐而死亡。
(4)猪:猪对炭疽的感受性较低,潜伏期比其他家畜长。猪发生炭疽多为咽峡炎型(发生在咽和颈部淋巴结),仅少数呈败血症型。病初体温增高,咽喉部和耳下部发生显著的热痛性肿胀,有时沿气管蔓延到颈部及胸前部。病猪颈部活动不灵便,吞咽、呼吸困难,咳嗽,可视黏膜呈蓝紫色,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最后窒息而死。急性型猪炭疽呈败血病症状,病初体温增高42℃,精神不振,不食,皮肤出现紫红色斑,1~2天死亡。肠型炭疽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时有带血。慢性型多数为无明显症状,只有在屠宰后才被发现。病变常局限在颌下淋巴结、颈淋巴结、咽和肠系膜淋巴结,致使淋巴结肿胀、潮红,部分坏死,其周围呈胶冻样浸润。
(5)鹿:以锯茸后的公鹿多发,病程急剧,多数在3~24小时死亡。病鹿常无明显症状,仅见站立一隅,体温升高,精神委顿,结膜蓝紫色,鼻镜干燥,呼吸急促,四肢肌肉痉挛,自口鼻流出白色或黄白色泡沫样液体,突然倒地死亡。
(6)犬和其他肉食兽:主要表现咽部和舌的炎症和严重的胃肠炎,有时在头部和颈部发生局限性炭疽痈。
(7)骆驼:临床上常见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常突然倒地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血凝不良;急性型,患驼精神不佳、伏卧呻吟、四肢战栗,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反刍消失、呼吸困难、黏膜发紫、尿呈褐色。死前有疼痛症状,倒地打滚,四足踢腹,后视肛门出血。某些病驼有出血性腹泻,可见惊厥;孕驼流产;阴囊及颈部垂肉等处常见水肿。病程1~3天。
【诊断】
因疾病经过急剧,常迅速死亡,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生前诊断常有困难,疑似炭疽病死亡的牲畜又不许解剖,故在诊断上常采取下列方法。
1.细菌学检查及小动物感染试验 用新鲜血液或脾髓涂片,镜检观察有没有炭疽杆菌。或用对炭疽杆菌敏感的小畜禽,如小白鼠、豚鼠、家兔或鸽子等接种试验,接种液内若存在炭疽杆菌,接种动物常在2~3天即发病死亡;解剖时,可出现典型明显的炭疽病变。
在家畜临死前5~6小时,血液内开始出现细菌,此时采取耳部血液进行镜检或沉淀反应,可能出现阳性结果。
2.沉淀反应 本法是一种简便、快速、检出率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无论是新鲜或陈旧腐败的病料,都可用此法诊断。检验时,取病死动物血液5ml或肝、脾1g左右,于乳钵中研成糊状,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5~10倍悬浮液,放试管中。于水中煮沸15~30分钟,冷却后过滤,用毛细吸管吸取透明滤液缓缓地沉积于装在细玻璃管中的炭疽沉淀素血清上,经1~5分钟如两液接触面出现清晰的白色沉淀环时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炭疽。
3.剖检 解剖观察死畜有严重臌气,尸僵不完全,天然孔有黑红色血液流出。为防止细菌形成大量芽胞,扩大传播,一般情况下禁止进行剖检。如遇有可疑炭疽的尸体,可在左侧肋骨部肋骨间做一垂直切口,采取小块脾脏作为病料,涂片镜检或送检。解剖尸体的病理变化是血液凝固不全,色暗黑如漆;皮下结缔组织的血管内充满血液,皮下和肌肉间结缔组织出现黄色或红色胶状浸润,有出血点;胸膜、肠系膜及肾的结缔组织也有同样变化;淋巴结极度肿胀,剖开呈红色、湿润,有小出血点;脾脏急性肿胀,通常肿胀2~3倍,有时5倍以上,包膜紧张,偶有破裂;脾髓黑红色,软如烂泥,切割时呈粥状液顺刀流下;肝及肾脏充血,软而脆;肠黏膜肿胀,呈红色,小肠更显著;肺充血、出血及水肿,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并有卡他性炎症。
死于败血型炭疽的猪,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呈黑红色;天然孔出血;脾脏肿大,有的比正常脾脏大3~4倍。咽喉型炭疽的猪,颈部皮下浆液性水肿;咽喉部淋巴结肿大、质地较坚实,切面干燥呈砖红色;扁桃体充血、出血、水肿、坏死,并有黄色伪膜,坏死部分呈黑灰色、无光泽、表面干燥。猪慢性型炭疽,下颌淋巴结、扁桃体、咽喉及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坚实肿胀,切面似鸭肫样、砖红色、间有灰红或灰黄色小坏死灶,周围结缔组织呈出血性胶状浸润。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不可到发生炭疽的地区去购买牲畜或草料。发生本病时,应及时封锁发病场所,并报告上级兽医防疫部门,就地隔离病畜,并认真消毒。
1.疫苗预防 为了预防家畜发生炭疽,在疫区每年应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预防注射,一般常用炭疽Ⅱ号芽胞苗(具有荚膜的变异菌种)或无毒炭疽芽胞苗(无荚膜的变异菌种)。我国目前生产的炭疽芽胞苗有无毒炭疽芽胞苗和Ⅱ号炭疽芽胞苗两种。炭疽Ⅱ号芽胞苗各种家畜皮下或肌内注射1ml,可获得1年以上的坚强免疫力。无毒炭疽芽胞苗除山羊不适用外,其他动物都可使用。1岁以上大动物皮下注射1ml;1岁以下大动物和各龄猪、绵羊,皮下注射0.5ml。接种2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2.治疗
(1)大剂量抗生素:对炭疽有一定疗效。马、牛每次肌内注射青霉素400万~500万U,猪每千克体重1万~2万U,每天2次,连用3天。青霉素与链霉素,或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合用,疗效更好。肠型炭疽,可内服克辽林,牛、马每次15~25g,每天3次。牛可内服磺胺双甲基嘧啶或磺胺嘧啶30~50g(其中需加入1/5量的TMP或DVD),或用其钠盐溶液静脉注射,至体温下降后第二天为止。皮肤炭疽痈,可在痈周围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或3%~5%石炭酸溶液。痈肿不可乱刺或切开,以免散布传染。
(2)抗炭疽血清:得病初期,抗炭疽血清治疗比较有效。3岁以上牛、马每次皮下或静脉注射150~200ml,3岁以下马、牛100~150ml;犬、猪50~100ml,小猪、羊30~80ml。一般在注射后6小时左右退热,必要时可在12小时后或第二天重复注射一次。有人认为抗血清与青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最好。若无抗血清,可用914,按每千克体重0.015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一次静脉注射。在注射前,最好注射强心剂。
3.综合措施 确诊为炭疽后,应迅速查明疫情,立即报告上级兽医防疫部门,划定疫区,实行封锁和一系列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对同群或与病畜接触过的家畜,应加强临床检查和逐头测温,发现体温升高等可疑症状的动物,立即隔离治疗,其他家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最好先注射预防量的炭疽免疫血清(用量见瓶签),经2~7天后再注射炭疽芽胞苗。如无炭疽免疫血清,也可直接注射菌苗,但应加强观察和做好紧急抢救工作。炭疽尸体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应深埋或焚烧。被污染的一切物品、场所,均应彻底消毒,可用20%漂白粉溶液、0.025%次氯酸钠、10%氢氧化钠、0.1%升汞溶液等消毒。污染的畜舍应以上述消毒药液以1小时的间隔消毒3次。被污染的土壤应铲除15cm后再垫以新土。被污染的饲料应烧毁或深埋。封锁期间禁止人、畜进出。于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治愈后15天,再无新病畜发现,经彻底消毒后,报请上级批准,解除封锁。
4.尸体处理 炭疽病死牲畜,赶快把天然孔用浸有石灰水的棉花堵上,拉到高燥无人的地方,挖2m以上的深坑埋掉,能烧毁更好。被尸体污染的用具和地面等,都要用火烧或进行彻底消毒(10%苛性钠溶液或20%的漂白粉溶液)。严禁扒皮吃肉,以免传播病菌。被炭疽杆菌污染的毛皮可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或用2%盐酸和10%食盐溶液浸泡3~4天消毒。有条件时,最好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在30%~50%湿度和38~54℃条件下消毒6~24小时,每立方米用药1.2~1.5kg)。
5.人员防护 疫区的人员,尤其对那些过去未接种或接种时间已超过3个月者,应立即接种炭疽芽胞苗。接触过病畜、病人或病死人、畜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和进行医学观察12天。凡皮肤有破损或未预防接种者,一律不准饲养和接触病畜、病人。对皮肤有损伤者,应立即用青霉素预防(每天120万U,连续3天),局部用2%碘酊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