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生
您的位置: 宠物医生 > 动物医学 >
(二)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来源:辈宠网

1.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1)营养需要的概念:营养需要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2)饲养标准的概念: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成套的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目前,美国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英国的ARC(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猪的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猪饲养标准,被很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借鉴。我国动物营养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985年制订了我国瘦型猪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2004年又由李德发教授等人制订了我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3)饲养标准的作用:合理的饲养标准是养殖生产工作的技术标准,它是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布,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能促使饲养工作科学化和标准化。饲养标准的用处主要是作为校正日粮及饲料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校正日粮这个基本环节,对饲养生产计划的拟定和审核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养猪生产及提高配合饲料质量的依据。

2.猪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猪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六大成分,分别为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1)水分:水是猪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体重的1/3~1/2,新生仔猪中可达90%。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参与养分的消化、吸收、代谢和废物的排泄,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并参与体温平衡的调节;另外还有润滑、稀释毒物、组成产品(猪乳)等作用。如缺乏,会出现采食量和生产性能下降(失水1%~2%),体重减轻,食欲丧失,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失水8%),增加氮和电解质的排泄,生理失常,代谢紊乱(失水10%),甚至直接死亡(失水20%)。水的过量也称为水中毒,也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猪获得水的途径有三种:饮水、饲料水和有机物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代谢水。三种来源中,饮水是猪获取水的最重要来源。猪的水供应一般采用饮水器自由饮水。影响猪对水的需要量的因素很多,如气温、饲粮类型、水的质量、猪的大小和生理状态等,因此,供水时应注意不同季节水的温度、水的质量以及猪的生理状态。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基础物质,也是动物赖以进行正常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各种酶、激素、抗体、核酸和血红蛋白等的基本成分。蛋白质在器官、体液及其他组织中的生理功能几乎完全一致,差异主要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结合方式不同。

参与组成猪体蛋白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一些不能在猪的体内自己合成,而必须从饲料中获取,这样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已知必需氨基酸有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10种,前三者又被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因其在饲料中含量较少,不易满足猪的需要;其他7种为非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是猪饲粮中第一限制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猪营养上不需要,而是在猪体内可由其他的氨基酸或相关氮源合成而满足需要。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就是对必需氨基酸和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氮源的需要。由此可见,饲料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必需氨基酸和非蛋白氮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决定了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合适程度。

猪对摄入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受饲料蛋白质的种类和消化率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不同,在动物体内的利用效率也不同。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饲料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各氨基酸比例越接近猪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其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配制饲粮时,几种蛋白质饲料的配合使用,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或生物学价值;添加合成的氨基酸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以植物蛋白质为基础的饲粮,一般易缺的氨基酸为赖氨酸,所以,猪饲粮中经常需添加赖氨酸。

如猪蛋白质供应不足,出现缺乏症,如食欲不振、采食量降低、厌食,由此又导致能量摄入不足,伴随能量的缺乏,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生长不良、贫血、脂肪肝、不育、出生重下降、初生死亡率高等。

(3)糖类:猪的生长发育、繁殖、维持体温等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占营养物质的比重最大。猪所需要的能量来源是饲料中的三种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糖类最为重要。猪所需要的能量除直接由消化道吸收的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外,还可由肝脏中的糖原和体脂供给,必要时体蛋白经分解也可提供能量。

糖类,特别是葡萄糖,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葡萄糖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生长发育、乳腺等代谢的主要能源。葡萄糖供给不足,小猪出现低血糖症,严重时会致死亡。

糖类除了直接氧化供能外,也可以转变成糖原和脂肪贮存。胎儿在妊娠后期能贮积大量糖原和脂肪供出生后作能源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小猪总糖原含量高,肝糖原含量低。这可能与小猪出生后几天产生低血糖、难于克服能量供给不足和抵抗应激能力极差有关系。

糖类一般不容易出现缺乏症,如缺乏时出现低血糖、抗应激能力差,幼龄仔猪因为肝糖原含量较低容易缺乏。

(4)脂肪:脂肪既是猪体的组成成分,又能供给热能。其产热量是同量糖类或蛋白质的2.25倍。猪体内的多余营养,会转变为脂肪蓄积于体内,即形成皮下脂肪和花板油。它具有减少体热散失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脂肪还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胡萝卜素在猪体内吸收和输送的溶剂。猪营养不足时,就不能吸收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猪的日粮脂肪含量低于0.06%时,会出现脂肪缺乏症,而一般饲料的脂肪含量都远远超过这个水平,所以不必要由饲料来大量供给脂肪。幼猪料中的脂肪含量超过6%时,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而拉稀。如缺乏时,出现皮肤病变,水肿,猪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严重时引起繁殖机能紊乱,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或死亡。

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应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植物体内不存在花生四烯酸,它是在动物体内由花生四酸合成的。因此,实际上只有花生四烯酸属于半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在植物体内含量均很丰富。必需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如缺乏时,引起皮炎、生长降低、耗水量和水沉积量提高、繁殖障碍、代谢增强、细胞通透性改变、免疫力下降等。一般成年猪不易缺乏,日粮中0.1%亚油酸可满足需要,幼龄、生长快和妊娠期猪可能不足。

(5)矿物质:矿物质是猪体细胞的组成成分,还能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已确认有45种矿物质元素参与动物体组成。矿物质在猪体内的含量为2%~3%。在体组织中一些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为稳定,它们广泛地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活动,是多种酶的激活剂或组成成分,对于维持正常的组织细胞的渗透性、组织兴奋性及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猪特异的生理功能障碍和组织结构异常。

按必需矿物质元素在体内含量不同分成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为常量元素,其中包括钙、磷、钠、钾、氯、镁和硫。体内含量小于0.01%的元素为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铜、铁、锌、锰、硒、碘和钴及尚待确认的一系列微量元素。

1)钙和磷:钙和磷占猪体矿物质总量的70%。99%的钙和磷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参与各种代谢过程。正常的钙磷比例为2∶1。

猪缺乏钙和磷时出现与缺乏维生素D时相同的症状。猪易出现钙缺乏症。仔猪生长快,主要是长骨和肌肉,需要大量钙和磷。如果饲粮中钙、磷不足,首先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消瘦,骨骼发育不良、腿弯曲、跛行,行动困难,常引起风湿症、肺炎、贫血、肠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佝偻病。断奶前后仔猪缺钙时常发生痉挛症。猪在肥育后期严重缺钙时常因骨盆或股骨折损而瘫痪。公猪缺乏钙、磷时,精子不能正常发育,影响母猪受胎率。

猪对钙、磷的吸收利用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饲粮含有足够的钙和磷;二是钙和磷之间比例适当,一般以(1.0~1.5)∶1为宜;三是有充足的维生素D3存在,因为维生素D3能促进钙、磷吸收和沉积。此外,饲粮应避免含有过多的脂肪、蛋白质、草酸和硅酸盐,这些物质过多会妨碍钙、磷吸收。

2)钠、钾和氯:钠、钾和氯广泛分布于猪体各种软组织和体液中,主要作为电解质,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调节水的代谢。饲料缺乏食盐时,猪的食欲减退,皮肤粗糙,增重速度减缓,出现啃泥、喝尿、舔墙等异常现象。缺钾表现症状与缺食盐相似,一般饲料含丰富的钾,可满足猪的需要,不必额外添加。

食盐供给量以其占风干饲粮的比例计算,生长肥育猪以0.3%为宜,公猪和妊娠母猪0.4%,泌乳母猪0.5%。但水或饲粮中食盐含量过高,会导致中毒。钠中毒症状表现为神经炎、虚弱、蹒跚、癫痫发作、瘫痪,甚至死亡。

3)铁和铜:铁是猪的必需元素,它是血液中血红素的原料,参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成,转运氧和血红素。铁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催化多种生化反应。铁有生理防卫机能,转铁蛋白除运载铁之外,还能预防机体感染疾病。铜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金属酶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体内代谢,维持铁的正常代谢,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成熟,对骨细胞、胶质和弹性蛋白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铜是造血过程所必需的催化剂。铁和铜是正常造血和防止仔猪营养性贫血所必需的元素。

4)硒:硒存在于猪体组织中,肝、肾中硒的含量最高。组织中硒的含量和饲粮中硒的含量成正比。硒和维生素E都具有抗氧化作用,有相互协同的效应,但高水平维生素E不能完全替代硒的需要。有些地区土壤中缺硒,仔猪会发生白肌病。猪每千克饲粮中含硒应达到0.1~0.2毫克,5~8毫克的水平可能会引起中毒。

亚硒酸钠是防治缺硒症的有效药物。为防止仔猪缺硒症,妊娠母猪分娩前20~30天可皮下或肌内注射亚硒酸钠。仔猪缺硒时,亦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亚硒酸钠,其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0.2毫克,疗效显著。

(6)维生素:维生素是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有机化合物,是天然饲料中的成分,是维持猪体正常生命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都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其需要量很少,但它们在生理上却起着调节和控制新陈代谢的重要作用,对猪的生长、健康、发育和繁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饲粮中缺乏维生素或吸收、利用不当,造成体内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一系列特定的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这一类维生素均需从饲料中获得。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9种,它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的混合物)、维生素B12(钴胺素)、泛酸(维生素B3)、叶酸、烟酸(维生素B5)、生物素(维生素H)、胆碱(维生素B4)、维生素C(抗坏血酸)。B族维生素常用于猪饲粮中。在应激和疾病条件下,猪饲粮中添加维生素C则有利于猪的健康。猪从饲料中获取的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有相当数量的贮存,而除维生素B12外,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并不能在体内贮存,食入过多时,可从尿中迅速排出。

1)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A:维生素A仅存在于动物体内,植物中只有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疲惫症和干眼症,保证猪正常生长,骨骼、牙齿正常发育,保护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上皮细胞完整,增强猪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缺乏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猪表现为夜盲症,表皮角质化,生长缓慢,公畜精液品质下降,母畜繁殖能力降低。猪对维生素A需要量为1 300~4 000国际单位/千克饲粮。生长肥育猪需要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种猪需要量高于生长肥育猪。

B.维生素D:猪采食摄入的维生素D,在胆盐和脂肪存在的条件下由肠道吸收,其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率提高。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导致血钙水平下降,血磷排出量增加,血中钙、磷浓度下降,引起钙、磷吸收和代谢紊乱,使骨钙化不足。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幼猪患佝偻病,成年猪患骨软化症,表现为骨骼疏松,易骨折。严重缺乏维生素D表现为钙和镁的缺乏症。猪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为125~200国际单位/千克饲粮,仔猪需要量高于生长猪,种猪、后备猪与生长猪需要量相似。

C.维生素E: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维生素E不能在体内合成,但能在体内贮存,主要贮存于脂肪组织中。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猪正常生殖功能,在细胞内也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抗氧化机制的第一道防线。在体内,维生素E还保护对氧敏感的维生素A免受氧化破坏,从而提高维生素A的效率。维生素E与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关,并有抗贫血(增强铁的利用)的作用。维生素E的缺乏症与硒缺乏相似,猪出现肝坏死,脂肪组织变黄,血管受损水肿,胃溃疡,繁殖功能紊乱。引起公猪睾丸发育不良,精子活力差,受精力弱,畸形精子多;母猪受胎后易流产或死胎。仔猪生长停滞,肌肉营养不良或患白肌病。在硒充足的情况下,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 10~15毫克/千克饲粮。

D.维生素K:维生素K是一类醌衍生物,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维生素K1和K2两种,植物中存在的叶绿醌称为K1,猪胃肠中由微生物合成的甲基萘酮类称为K2。 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维生素K缺乏,凝血时间延长。猪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为0.5~1毫克/千克饲粮。若饲料中含有维生素K拮抗物——双香豆素和磺胺喹沙啉,应增加维生素K的供给量。猪除了从添加饲粮中获取维生素K之外,还能从肠道微生物合成或从粪中获得。

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除胆碱外都是辅酶的组成成分,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很重要。若饲料中缺少一种或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猪均可能表现出食欲下降、生长缓慢、饲料利用效率低等现象。

A.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1是许多细胞酶的辅酶,参与糖类代谢过程中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缺乏时,造成神经失调、行动不便、肌肉变性,还表现为猪食欲下降,增重速度下降,体温、心率下降,偶尔出现呕吐。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物籽实饲料及其副产品中,含量丰富。糠麸和青干草中含维生素B1较多。一般饲粮中不需添加维生素B1。猪维生素B1的需要量为1~1.5毫克/千克饲粮。猪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随饲粮中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环境温度升高时,其需要量也增加。

B.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2常常以黄酶辅基形式出现,参与蛋白质、脂肪和核酸以及生物氧化过程的代谢。缺乏该维生素,易引起代谢紊乱,细胞和卵子缺乏活力,猪生长缓慢,骨骼损害和繁殖力下降。母猪表现为食欲减退、不发情或早产,胚胎死亡和胚胎被吸收。猪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为2~4毫克/千克饲粮。猪对维生素B2的吸收利用能力强,但在猪饲粮中,维生素B2的含量少,必须在饲粮中加以补充,以满足猪对维生素B2的各种需要。

C.泛酸(维生素B3):又称遍多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泛酸对皮肤和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毛发的色泽及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关系。猪的常用饲料玉米中含泛酸极少,利用率低,而大麦、豆饼中泛酸利用率高。大部分饲料中富含泛酸,如谷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也是泛酸的来源。饲粮煮熟后泛酸大部分被破坏。长期喂熟粥料,猪很容易发生泛酸缺乏症。猪对泛酸的需要量为10~13毫克/千克饲粮。饲粮中缺乏泛酸导致生长缓慢、食欲丧失、皮肤病、腹泻、肠出血、肝脏病变、仔猪畸形,病猪后肢运动呈痉挛性。

D.烟酸:又名尼克酸抗糙皮病维生素。烟酸对保持皮肤和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猪对烟酸的需要量为10~22毫克/千克饲粮。缺乏症多见于幼猪,表现为癞皮病,被毛粗糙蓬乱,皮炎,耳周围有污垢痂皮,贫血,生长缓慢,食欲不振,呕吐,肠炎,经常下痢,口腔角膜,胃及大小肠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或坏死。

E.维生素B12:又名钴胺酰胺、钴胺素,其结构复杂,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在维生素中,它的需要量最低,但作用最强,其特点是,在自然界中仅有微生物可合成,而植物性饲料通常不含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同叶酸作用相互关联,促使叶酸转变为活性形式,提高叶酸利用率。它直接影响蛋白质代谢,提高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还促进胆碱生成。猪对维生素B12需要量为每千克饲料11~20微克。猪饲粮中缺乏维生素B12,表现为正常红细胞、中性白细胞数增加和淋巴细胞数减少,骨髓增生,肝脏和甲状腺增大。生长猪生长停滞,贫血,皮炎,运动失调,母猪的受胎率降低,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B12导致流产,胚胎异常和产仔数低,泌乳量下降。

热门动物医学/ Experience in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