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型外貌
(1)典型特征:公羊头大颈粗,带有螺旋形大角;母羊头小颈长,有小姜角或无角。鼻梁隆起,耳大下垂。被毛白色、异质、有少量干死毛,少数个体头部有色斑。体形结构匀称,侧视略成正方形。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体躯长,呈圆筒状。四肢高,健壮端正。尾短而肥,呈圆扇形,尾尖上翻,尾长不超过飞节。
(2)类型划分:以区域而论,在产区中心的羊体格高大、四肢健壮、产羔率较高,其原因:一是该处有斗羊习惯,故历来多选留体型大、雄性好的公羊;二是有赛羊习惯,把母羊每胎产羔数作为首要条件。而在周边县市的小尾寒羊体格略小、体型紧凑、腿短而产肉力高。
以被毛而论,小尾寒羊可划分成裘皮型、细毛型和粗毛型,其比例在产区各区域间有所不同,分别为53%~90%、8%~40%和2%~8%。近年来的研究把外观描述、被毛品质和产羔率结合起来进行,主要划分依据是:裘皮型,毛股清晰,花弯明显而多,毛股伸直度较大,花穗美观,制裘价值高;体格较大,胎产羔率最高,为258.4%。细毛型,羊毛细密,毛股不清晰,花弯少;体型细致紧凑,体格较小,产肉力高,胎产羔率为241.4%。粗毛型,毛股花弯大,羊毛粗硬干燥,含较多的干死毛;体型大而骨胳疏松,产羔率中等为247.0%(N=15)。
2.繁殖性能
(1)性成熟与初配年龄:小尾寒羊母羊初情期平均为186.4天,此时子宫重55.5克,体重29.9千克,分别达到周岁母羊的76%和60%,这说明对于高繁殖力品种,繁殖器官的早熟比体重增加更重要。母羊平均初配年龄为202.4天,此时子宫重和体重分别比初情期增加了10.4%和16.2%。
对公羊性成熟的测定以发现输精管中有成熟精子为标志。据对4~6月龄公羊的测定,在5月龄公羊的输精管内发现有85%的成熟精子,双侧睾丸重为181.1克,占体重的0.57%;6月龄时可见到100%的成熟精子,原精精子密度为30亿/毫升,但体重只有成年重的41.2%。因此推断,公羔性成熟出现在5~6月龄之间;但从体重看,若对公羊早期利用,则应加强培育措施。
(2)发情与妊娠:小尾寒羊母羊发情表现比其他羊种更为明显。发情周期平均17.0天(表2),胎次之间没有差异;发情持续期平均30.5小时,以第一胎最低,其他胎次间无差异。妊娠期平均148.6天,不同胎次间以第三胎最短为147.9天,不同产羔类型间差异很小。产后发情天数平均53.5天,群体一致性差,第一胎最长,4胎以后较短。不同产羔胎次母羊产后妊娠时间差异较大,平均为67.8天。
(3)分娩季节性:小尾寒羊四季均可发情、配种和分娩,但不同季节间也有差异。据统计,春季分娩窝数占全年的25.66%,所产羔羊数占全年的29.01%,夏季分别为26.77%和29.88%,秋季25.88%和23.64%,冬季21.68%和17.85%。由此看出,冬季分娩窝数明显少于其他季节;秋、冬分娩羊只的产羔数少,这可能与配种或妊娠期间的温度即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影响有关。
表2 发情规律统计表
胎次 | 发情周期 | 发情持续期 | 产后发情 | 产后妊娠 | ||||
N(只) | X(天) | N(只) | X(天) | N(只) | X(天) | N(只) | X(天) | |
1 2 3 4 合计 | 50 42 42 37 171 | 17.43 17.34 16.54 10.65 17.02 | 123 102 69 78 372 | 29.83 30.27 31.26 31.38 30.54 | 93 82 94 80 349 | 56.05 55.71 54.95 46.66 53.52 | 77 73 75 19 244 | 62.24 72.43 70.40 62.66 6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