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兔对环境影响的反应
(1)不良环境对肉兔的危害:环境因素的不良刺激可直接影响肉兔的生产力,如粗糙不平的笼底网,可磨掉兔足底毛,而使皮肤发炎,出现疼痛,血液外渗,进而被绿菌侵入,造成溃烂,使肉兔采食下降,体重减轻,影响发情及受胎,以至死亡。另外,环境的变化不同程度地改变着肉兔的生理状态、新陈代谢、激素分泌、饲料消耗、生长发育、性成熟、生活能力、活动方式、繁殖哺乳和泌乳状况等,环境变化越大,时间越长,这种影响越大。在肉兔生产中,彻底消除应激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减少和控制环境的不良影响。如引种时,应尽量就近引种,这样可减少环境差异造成的应激性危害。
(2)模拟和创造可提高肉兔的生产力:模拟就是模仿,如制作肉兔产仔箱,就是模拟肉兔野生时的洞穴环境。创造是以肉兔的习性、行为、生理等为依据,人为地加以改进和创新,使环境更有利于生产潜力的发挥。养兔不进行科学的模拟和创造,可使肉兔死亡惨重。如给断奶幼兔通风换气时,风速过大会使幼兔蜷缩一角,爆发呼吸道炎症,可造成大批死亡。而高水平的工厂化养兔,给肉兔创造了四季如春的稳定的兔舍环境,这种基本恒温、恒湿、通风良好的条件使肉兔由年产4窝提高到8~10窝,明显地提高肉兔的生产效益。
2.兔舍环境的控制
(1)温度的控制:肉兔是恒温动物,平均体温38.3~39.5℃。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肉兔必须随时调节它与环境的散热和自身的产热。气温越高,体内产热越难向外散发,这时肉兔不得不减少产热,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性欲降低和繁殖困难等。而气温越低,又要增加自身的产热,这不仅会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还可能使肉兔抵抗力下降,容易染病。
肉兔适宜的环境温度,初生仔兔为30~32℃,成年兔为10~25℃,临界温度为5~30℃。环境温度超过30℃,只要连续几天,就会使肉兔繁殖力下降,公兔精液品质恶化,母兔难孕,胚胎早期死亡率增加。环境温度超过35℃,将出现虚脱,甚至死亡。
实践证明,肉兔生活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能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和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能。对肉兔来讲,高温环境要比低温更为不利,高温可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性欲降低和繁殖困难等;低温则会影响肉兔的生长发育,增加饲料消耗。
冬季气温较低,日照时间短,寒冷地区进行冬繁、冬育难以达到理想温度,应给兔舍进行人工增温。主要措施有:一是利用天然温泉供热。我国有的地区有温泉,水温高达80℃,这种天然热源用来为养兔供热,十分经济。二是集中供热。地处寒冷地区的工厂化兔场进行冬繁,可采用锅炉或空气预热装置等集中产热,再通过管道将热水、蒸汽或热空气送往兔舍。三是局部供热。在兔舍中单独安装供热设备,如电热器、保温伞、散热板、红外线灯、火炉和火墙等。也有用15厘米×15厘米的电褥子垫于产箱下增温,使兔的冬繁成活率明显提高。四是建地下室,或设立单独的供暖育仔间、产房等也是有效而经济的方式之一。
兔舍的人工散热与降温措施:一是注意兔舍的隔热设计。肉兔既怕热,又怕冷,肉兔的汗腺不发达,尤其是公兔,过热会造成不育,仔兔因温度过低会被冻死,因此,建舍时应综合考虑防暑防寒。二是舍前植树。据观察,气温为33℃时,在大树下的兔舍内仍凉爽舒适,而无树遮荫的却燥热不堪。三是加强兔舍通风。加强通风虽不能明显降低兔舍温度,但加速了舍内及兔体内积热的排除,使肉兔有凉爽感。一般地区可采用开窗、靠自然风力和舍内外温差加强对流散热,达到通风散热的目的。在夏季炎热地区,多用风机送风,根据气温、兔舍大小、饲养密度等,确定风机型号和送风方式。机械送风散热效果较好。据中国农业大学兔场连续3年观察,用较致密的卷帘布做成送风管,与风机相连,在公兔笼侧上方垂直吹风,夏季公兔性欲正常,且有活精子的占80%,而不送风的对照组有活精子的仅35%。但使用风机时应注意不要直吹兔体,因强风直吹会刺激肉兔引起感冒,降低采食。四是洒水。水的蒸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利用地下水或经冷却的水喷洒,降温效果更好。据试验,洒的水温比气温低15~17℃时,可使气温降低3~5℃。五是喷雾。先通过喷雾器将水喷成雾状,再通过送风吹入舍内。由于容易增加舍内湿度,故很少采用。六是空调降温:通过制冷设备使空气降温。一般用氨或氟利昂为制冷剂,装配冷却系统,以电为动力,向兔舍内送入冷风。此法耗费较高,且要求兔舍保温隔热性能好,故多用于种公兔的夏季降温。
(2)有害气体的控制:兔体排出的粪尿及被污染的垫草,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舍内的微小尘埃过多时,可侵害肺部,并加剧巴氏杆菌病的蔓延。由于兔的呼吸作用及舍内蒸发作用使舍内湿气增加,舍内温度越高,饲养密度越大,有害气体浓度越高。兔对空气质量比对湿度更为敏感,如氨浓度超过30毫升/米3时,常常诱发各种呼吸道病、眼病等,尤其可引起巴氏杆菌病蔓延,使种兔失去利用价值,严重降低效益。
兔舍有害气体允许浓度标准:氨(NH3)<30毫升/米3;二氧化碳(CO2)<3 500毫升/米3;硫化氢(H2S)<10毫升/米3。
通风是控制兔舍有害气体的关键措施,还可调节兔舍温、湿度,排除兔舍内的灰尘和过多的水汽。在夏季可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冬季靠通风装置加强换气,但应根据兔场所在地区的气候、季节、饲养密度等严格控制通风量和风速。通风量过大、过急或气流速度与温度之间不平衡等,同样可诱发兔的呼吸道病和腹泻等。确定通风量时可先测定舍内温、湿度,再确定风速,控制空气流量。精确控制需通过专用仪器测算,亦可通过观察蜡烛火焰的倾斜情况来确定风速。通常,当蜡烛火焰倾斜30°时,风速0.1~0.3米/秒;60°时,0.3~0.8米/秒;90°时,则超过1米/秒。兔体附近风速不得超过0.5米/秒。
通风方式分自然通风和动力通风两种。为保障自然通风畅通,兔舍不宜建得过宽,以不大于8米为好,空气入口处除气候炎热地区应低些外,一般要高些。在墙上对称设窗,排气孔的面积为舍内地面面积的2%~3%,进气孔为3%~5%;肥育商品兔舍每平方米饲养活重不超过30千克。动力通风多采用鼓风机进行正压或负压通风,负压通风指的是将舍内空气抽出,将鼓风机安在兔舍两侧或前后墙,这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投入较少,舍内气流速度小,又能排除有害气体。由于进入的冷空气需先经过舍内空间再与兔体接触,避免了直接刺激,但易发生疾病交叉感染;正压通风指的是将新鲜空气吹入,将舍内原有空气压向排气孔排出,先进的养兔国家装备有鼓风加热器,即先预热空气,避免冷风刺激。无条件装设鼓风加热器的兔场,可选用负压通风。
此外,在控制有害气体时,尚需及时清除粪尿,减少舍内水管、饮水器的渗漏,经常保持兔笼底网的清洁干燥。
(3)光照的控制:肉兔对光照的反应远没有对温度及有害气体敏感。目前对兔舍光照控制着重在光照时数,繁殖母兔每日光照14~16小时,利于正常发情、妊娠和分娩。种公兔可稍短些,每日光照8~12小时,过长反而降低繁殖力。仔兔、幼兔需要光照较少,尤其仔兔一般供约8小时弱光即可。肥育兔每日光照8~10小时。据试验,连续光照24小时,可引起肉兔繁殖紊乱。一般肉兔每天光照不宜超过16小时。
光照强度约20勒为宜,但繁殖母兔需要强度大些,可用20~30勒。给肉兔供光多采用白炽灯或日光灯。以白炽灯供光较为优越,每平方米地面3~4瓦,灯高一般离地面2~2.5米。它既提供了必要的光照强度,又耗电较低,但安装投入较高。普通兔舍多依门窗供光,一般不再补充光照,但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兔体。
(4)湿度的控制:湿度往往伴随温度对肉兔产生影响,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对肉兔都有不良的影响。高温高湿会抑制肉兔散热,容易引起中暑;低温高湿又会增加散热,并使肉兔有冷的感觉,特别是幼兔更难以忍受。肉兔是较耐湿的动物,尤其在20~25℃时,对高湿度的空气有较强耐受力,一般不发病。我国南方多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肉兔能较好地生存,当然南方气温较高、温差小起了缓冲作用。但空气湿度过大,常会导致笼舍潮湿不堪,污染被毛,影响兔毛品质,有利于细菌、寄生虫繁殖,引起疥癣、湿疹蔓延。反之,兔舍空气过于干燥,长期湿度过低,同样可导致被毛粗糙,兔毛皮品质下降,引起呼吸道黏膜干裂,而招致细菌、病毒感染等。鉴于上述情况,兔舍内湿度应尽量保持稳定。肉兔生活的理想相对湿度为60%~70%。为降低舍内湿度,可以加强通风,或撒生石灰、草木灰等,阴雨潮湿季节舍内清扫时尽量少用水冲洗。
(5)噪声的控制:兔胆小怕惊,据试验,突然的噪声可引起妊娠母兔流产、哺乳母兔拒绝哺乳,甚至残食仔兔等严重后果。据报道,噪声对动物的听觉、大脑、垂体、肝脏、肾脏、甲状腺、肾上腺、生殖器官、循环系统、消化功能以及生长、行为、共济能力等都有不良影响。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外界传入的声音;二是舍内机械、操作产生的声音;三是肉兔自身产生的采食、走动和争斗的声音。
为了减少噪声,兴建兔舍一定要远离高噪声区,如公路、铁路、工矿企业等,尽可能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饲养管理操作要轻、稳,尽量保持兔舍安静。
(6)灰尘的控制:空气中的灰尘主要有风吹起的干燥尘土和饲养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如打扫地面、翻动垫草、分发干草和饲料等。灰尘降落到兔体体表,可与皮脂腺分泌物、兔毛、皮屑等粘混在一起而妨碍皮肤的正常代谢,影响兔毛品质;灰尘吸入体内还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灰尘还可吸附空气中的水汽、有毒气体和有害微生物,产生各种过敏反应,甚至感染多种传染性疾病。为了减少兔舍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应注意饲养管理的操作程序,最好将粉料改为颗粒饲料,保证兔舍通风性能良好。
3.兔场环境的控制
(1)绿化:绿化具有明显的调温、调湿、净化空气、防风防沙和美化环境等重要作用。特别是阔叶树,夏天能遮荫,冬天可挡风,具有改善兔舍小气候的重要作用。根据生产实践,绿化工作搞得好的兔场,夏季可降温3~5℃,相对湿度可提高20%~30%。种植草地可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减少5%左右。因此,兔场四周应尽可能种植防护林带,场内也应大量植树,一切空地应种植作物、牧草或绿化草地。
(2)排污系统:排污系统主要包括粪沟、排水管、粪水池及清粪机械等。粪沟主要用于排除粪尿及污水,建造时要求表面光滑、不渗漏,并有1%~1.5%的倾斜度。粪水池应设于离兔舍20米以外的下风处,池口应高出地面10~20厘米,以防地面水流入池内。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养兔场采用人工清扫或水冲粪便方法。人工清扫适用于小型兔场或家庭养兔,虽可节省投资,但费工费时。用水冲粪便多用于多列式兔舍,虽节省人工,但耗水量较大,缺水地区不宜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兔场,一般采用牵引式刮粪板,由电机牵引钢绳使刮粪板来回刮动,将粪尿污物全部刮至贮粪池中。这种排污系统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但久用之后,刮粪板因磨损而刮不干净。
(3)兔粪利用:兔粪为长圆形,色黑、质硬,其中氮、磷、钾三要素的含量较其他动物粪便为高,是动物粪尿中肥效最高的有机肥料(表4)。另外,还可作动物饲料和药用等,具有杀虫、解毒等作用。
表4 各种畜禽粪便的主要成分(%)
据测定,每100千克兔粪,相当于10.85千克硫酸铵、10.09千克过磷酸钙、1.79千克磷酸钾的肥效。通常一只成年兔每年可积肥100千克左右。施用兔粪可比其他有机肥料使小麦增产30%左右,水稻增产20%~28%。据各地经验,长期施用兔粪,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减少或防止作物病虫害。目前,国内外还用兔粪养殖蚯蚓,使兔粪变成无气味、呈粉状的“腐殖质”肥料,肥效更好。
兔粪营养丰富,特别是软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如经适当处理,也可作为饲料饲喂各种畜禽。目前处理兔粪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干燥、氧化发酵和乳酸发酵等。人工干燥是利用高温或日光暴晒,使兔粪含水量降至10%~30%,不仅保存粪内的有机物质,且能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氧化发酵就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气微生物产生发酵作用;乳酸发酵是将兔粪拌以麸皮或米糠,然后加入少量乳酸菌,密闭产热杀死各种微生物。兔粪可与其他能量饲料混合压制成颗粒饲料。兔粪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已经初步消化,所以更利于吸收。用量一般为日粮的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