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元亨疗马集》。又称丝茅、茅根、白茅管。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
镇惊熄风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元亨疗马集》。又名白姜蚕、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s.) Vaillant而致死的干燥虫体。生用…
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称。在治法上古今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根据八纲辨证所设置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较为重要。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半表半里用和法;病邪在里,如属实证,在上可用吐法,在下可…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臀部,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左右侧各一穴。皮下为臀筋膜和臀浅肌,深层为臀中肌,有臀前动、静脉及臀前神经分布。以火针或圆利针直刺3~4.5厘米,毫针直刺10~12…
外用药。出《外科正宗》。见《兽药规范》(二部)。又名降丹。为二氯化汞及氯化亚汞的混合结晶。制法:①降法:取硝石、皂矾、食盐各45克,研细,加水银30克共研至不见星为度,再与朱砂、雄黄细粉各6克,硼砂细粉15…
以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除罐内部分空气,造成负压吸附于病畜体表穴区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传统针灸疗法之一。古代的火罐多用兽角制作,所以又称角法。操作方法 常用的拔罐工具有竹筒、陶瓷罐和玻璃制罐,也可…
止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白芨、白给、地螺丝。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块茎。除去残茎及须根, 洗净, 入沸水煮或蒸至内无白心,晒至半干去外皮,切片晒干。生…
补养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巴戟天45克、肉苁蓉45克、补骨脂45克、葫芦巴45克、小茴香30克、肉豆寇30克、陈皮30克、青皮30克、肉桂20克、木通20克、苦楝子20克、槟榔15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
外用剂之一。出自《蕃牧纂验方》。白及30克、芒硝30克、木鳖子30克、芸薹子30克、苦葶苈30克、白芥子30克、川大黄30克、白蔹30克。为末,醋调敷。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闪伤肿痛。方中白及、白蔹、大黄解毒…
助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巴戟、鸡肠风。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How.的根。拣去杂质,清水浸润,抽去木心,切段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辛、甘,…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