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导剂之一。出自《丹溪心法》。山楂60克、神曲60克、半夏30克、茯苓30克、陈皮30克、连翘30克、莱菔子30克(一方有麦芽)。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350克;猪,羊50~100克。功能消食和…
遍体瘙痒,皮肤发生大小不一的疙瘩的病证。又称荨麻疹、肺风黄,民间称风疹块。见《元亨疗马集》。马、猪多发。多因劳役过度,身体不洁,汗出当风,腠理疏泄,外邪贼风乘虚而入,正邪相搏,卫气被郁,营卫不和。此…
化痰止咳平喘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半夏30克、升麻30克、防风25克、枯矾4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牛120~200克。功能升清降浊,除湿化痰。主治马肺寒吐沫。本方所治,虽名肺寒,实系脾胃之升降…
针灸穴名。又名降温穴。见《中兽医学》。马位于上唇外面, 两鼻孔下缘连线上,鼻内翼向中线旁开1厘米处, 左右侧各一穴。刺入皮下口轮匝肌内, 有鼻外动、静脉, 上唇动、静脉, 眶下神经鼻前支和颊上神经分布。用…
火热湿毒壅结膀胱引起小便淋漓、尿色黄赤或尿血、排尿痛苦的病证。各种家畜均可发生。首见《司牧安骥集》: “马患胞黄病可知,秘注后粪草料稀; 回头向腹频频盼,小便淋沥似血垂。”多因过劳起热,热伤心,致心火旺…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牛羊又称过梁或月堂穴。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鼻骨前端两侧,鼻颌切迹前下方, 马、牛距鼻孔上缘约3厘米处, 羊距鼻孔上缘1~1.5厘米, 左右侧各一穴。刺入鼻侧壁及鼻中隔, 有蝶…
中国元代有名的兽医专家。东原人(今甘肃、陕西两省交界的宁县、泾川、长武三县交界处)。生卒年代不详。曾任职“管勾”, 后世有人尊称他为“卞管勾”。管勾是元代一种官职, 掌管簿籍文书和勾稽。卞氏对马的疝痛病…
化痰降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麻芋果、三步跳、老鸹头、地慈姑。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拣去杂质,法制、姜制或清…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学》。马位于鼻腔内, 距鼻孔外缘约3厘米处、鼻前庭皮肤与粘膜交界的鼻泪管出口处, 左右侧各一穴。巧治, 拨开鼻孔, 用细胶管插入鼻泪管内,并将胡黄连水吹入,水即从大眼角流出。具有明目…
中国古代诊治结症的专论。卞宝, 元代东原人。起卧入手,是从谷道(直肠)入手诊疗马(骡、驴)因结症而引起的腹痛的方法。见于4世纪葛洪著《肘后备急方》。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亦有记载。《司牧安骥集》用诗歌形…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