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证诊疗时, 审辨疾病的不同证候,确定病性, 从而给以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又称辨证施治。它是中兽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表、里、寒、热、…
祛湿剂之一。出自《丹溪心法》。见《猪经大全》。益智仁45克、川萆薢60克、石菖蒲45克、乌药45克(一方加茯苓、甘草、食盐)。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或研末冲服。马、牛200~300克;猪、羊50~80克。功能温肾利湿,分清…
动物体正邪相争所致的病势发展趋向的概括。可分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一般外感初起, 邪在肌表, 属表, 病较轻; 若病入脏腑,则属里,病较重。在《伤寒论》中以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中又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
八纲辨证中辨别疾病病位及病势的两类证型。表里为一组相对的概念,畜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表;脏腑、气血、骨骼为里。以病位及病势分,病位浅者属表;病位深者属里。外感病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病邪出表一层,病…
清代诊疗牛病的著作。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全书分为四篇:①看病入门篇。提出的牛病临证诊断要点,具有江西地方和个人的特色。②牛全身针法篇。列牛体针穴35个,详述针穴位置、针刺方法、主治病证和禁忌。认为应用…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运用中兽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综合分析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与体征,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从而辨明疾病所属的证型,作出正确诊断的方法。根据辨证结果可以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因此,辨证既…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咬肌部。马在口角延长线与内眼角至下颌角连线交点处;牛在最后臼齿间;羊在最后臼齿间稍上方; 左右侧各一穴。刺入咬肌内, 有咬肌动、静脉及颊下神经分布。以火针向后方刺入, 马…
针灸穴名。出《养耕集》。又称内户、三关穴。牛位于鼻镜正中,两鼻孔内侧下缘之间的连线中点处,一穴。皮下为鼻端开张肌,有鼻侧动、静脉及鼻背神经分布。以三棱针或小宽针刺入0.5~1厘米,出血。主治热病、唇肿、…
排尿受惊,或滚跌转动膀胱,或乘热骤饮冷水,致清浊未分,冷热相击而引起排尿困难、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疼痛不安的病证。马牛多发。首见《肘后备急方》。证见蹲腰努责,欲尿不尿,或点滴而下,或闭塞不通,肚腹疼…
火热内盛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鼻络,或外伤而鼻络受损,血溢鼻道,血从鼻孔中流出的病证。又名鼻衄、鼻出血。首见《活兽慈舟》。马、牛、驼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多。常见有肺热、胃热、肝热、阴虚火旺及外伤五种鼻…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