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兽医临证治疗为主的中兽医学专著。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编写。1963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书分总论, 马、驴、骡疾病, 牛病, 猪病等四编。总论综述了中兽医理论基础及其基本原则。第二编载述马、驴、骡…
将药物经口、鼻投服的方法。又称灌服或灌药。也有将药物拌于饲料内饲喂或溶解于水中喂饮。常用的灌药器有灌角、灌勺、灌药瓶、投丸器、胃导管等。灌药时应选择宽敞、平坦、光线充足的地方,大家畜宜固定在木柱或保…
中兽医诊断学著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编写。196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书分绪论和上、下二篇。绪论主要介绍中兽医诊断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上篇主要介绍了中兽医学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学说…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以研究和阐述畜禽脏腑杂病、外感时病和中毒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分支。脏腑杂病指病理变化主要在脏腑的病证。多为饥饱劳役或兼有外感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脏腑阴阳的…
根据药性和病证的需要,将中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预防应用的形式。中药传统剂型比较丰富,在《黄帝内经》收载的13方中,就有汤、丸、散、膏、药酒等剂型;《伤寒论》、《金匮要略》记述的剂型又有栓剂、洗剂、软膏剂…
兽医针灸学著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组织编写。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书分总论、穴位、治疗三篇。总论介绍了兽医针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兽医针灸的理论基础等。穴位篇分别介绍马、牛、猪、骆驼的针灸穴位…
研究兽医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和临证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兽医理、法、方、药的集中体现。源流 中兽医方剂学,是在与家畜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随着中兽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医方剂学的一些内容。早…
每种中药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为有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为无效成分。生物碱类 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界,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中,是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一般呈碱性…
以中鲁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四诊和辨证的方法,查明患病动物的症状和体征,以辨别病证,从而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流 在原始社会,原始畜牧业已有了相当发展,当时医…
培养教育中国传统兽医技术人才的机构。据史料记载, 中国古代兽医教育及其机构始于隋唐时代(581~907年)。如《隋书·百官志》记有在太仆寺(管理畜牧兽医的政府机构)设有兽医博士员生120人;又唐神龙年间(705~7…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