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刮痧器在患畜体表一定部位按刮, 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民间流传的针灸疗法之一。较多用于猪病治疗。操作方法 刮痧器一般用铁皮制做, 形似宰猪的刮毛工具, 也可用旧锄板…
攻下热结,泻火通肠的药物。为泻下药之一。攻下药药性多苦寒, 能通便、泻火。主要用于实热积滞,燥粪坚结。对虫积、目赤咽痛、火毒疮疡、湿热下痢、里急后重、泻而不畅及积滞腹痛者,亦可选用。常用药物有大黄、芒…
针灸穴名。见《中国兽医针灸学》。猪位于两前肢内侧肘关节下方至腕关节远侧的皮肤上。先擦以盐水, 然后用金属制刮痧器, 逆毛刮至有瘀血斑为度。主治呕吐、泄泻、中暑、腕肿痛。
润肺化痰止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肘后备急方》。又名杜瓜,药瓜。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的成熟果实(图1、2)。秋季果实成熟时,一并连果…
根据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以收敛固涩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等功能,用以治疗气血津精耗散滑脱的方剂。固涩剂是为正气内虚、耗散滑脱的病证而设,在运用时,除使用固涩药以外,还应根据病畜阴阳、气…
是具有涩肠止泻,敛汗涩精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元气不固,气血精液耗散所致的多汗、盗汗、久泻久痢、脱肛、脱宫、滑精、尿多、尿濒、带下、崩漏出血、久咳不止等病证。《本草纲目》载: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羊又称大脉、颈脉穴。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颈部,颈静脉沟的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穴部皮下背侧是臂头肌,腹侧是胸头肌,深部是肩胛舌骨肌,有颈总…
清热剂之一。出自《中兽医治疗学》。蒲公英2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丝瓜络15克、通草15克、芙蓉花9克、穿山甲6克。为末,拌入母猪食内喂给。马、牛等大动物酌情增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痈。主治乳痈初起,…
摘除公鸭睾丸以终止其繁殖能力的手术。为中国民间畜禽阉割术的内容之一。保定方法见阉割保定法。手术方法见公鸡阉割术。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位于内眼角第三眼睑外侧缘,深部有滑车下动、静脉和滑车下神经分布。巧治,马、牛用钩针或圆利针、小宽针穿透骨眼, 或剪去边缘一角。羊用毫针、圆利针刺透, 或以三梭针点刺出血。有…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