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药。出《日华子诸家本草》。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龟甲、败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腹甲。漂洗。生用或炒透乘热喷米醋酥用。主产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甘、咸, 微寒。入…
祛寒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桂心20克、青皮20克、益智仁20克、白术20克、厚朴20克、干姜20克、当归20克、陈皮30克、砂仁15克、五味子15克、肉豆蔻15克、甘草(炙)15克。为末, 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
清初名兽医。字宁奄,安徽省六安市西关山岭人,祖籍山西汾阳。生卒年代不详。有弟子14人传其业。乾隆五十年(1785)郭氏撰成《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当时他已行医50余年。这部书不仅对乾隆元年李玉书编纂的《马…
补养剂之一。出自《济生方》。白术60克、茯神60克、黄芪60克、龙眼肉60克、酸枣仁(炒)60克、党参60克、木香30克、甘草(炙)1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马位于腕关节上部外侧、桡骨后缘与腕外侧屈肌腱之间,外侧有桡神经及骨间背动、静脉分布,内侧有正中动、静脉及正中神经分布;牛位于腕关节后方,副腕骨与指浅屈肌之间的凹陷中,穿通腕…
补养剂之一。出自《牛经备要医方》。生黄芪150克、益母草60克、当归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200~300克; 猪、羊50~100克。功能补气生血。主治过力劳伤,气血俱虚及产后血虚血滞之证。方…
针灸穴名。见《中兽医针灸学》。马位于系骨(柱蹄骨)后面正中间凹陷中。当出现滚蹄(屈腱掌缩)时,才用此穴。穴部皮下为指(趾)浅、深屈肌腱,有指(趾)动、静脉及神经与屈肌腱两侧伴行。主治马属动物滚蹄。
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 将药物的作用与畜体脏腑经络联系起来, 说明药物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所起的特殊治疗作用。系根据长期的临证经验总结而成。中药基本理论之一。经指脏腑经络。在临证实践中,桑白皮、枇杷叶能清…
驱虫剂之一。见《中兽医治疗学》。贯众60克、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鹤虱30克、芜夷30克、大黄40克、苦楝子1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40~80克。功能驱虫。主治胃肠道寄生…
寸腕部板筋缩短(屈腱挛缩),蹄向后翻,蹄底向上,行走时蹄向前滚动的病证。常见于马骡驴等家畜。多因长途运输或劳役过度,久役伤筋,致使板筋肿痛, 日久短缩所致。此外,…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