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壁角质裂开的疾病。又称裂蹄。见《元亨疗马集》,称蹄甲裂痛。轻症从蹄壁表面可以看到裂纹,一般不见明显症状。重症时随着患蹄着地,蹄壁裂口同时扩大。由于撕裂痛,患畜…
针灸穴名。马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耳后约6厘米, 距鬃下缘约4.5厘米,寰椎翼后缘的凹陷中。刺入臂头肌、夹肌和头后斜肌内, 有枕动、静脉和枕神经分布; 羊位于耳后约3厘米, 第一颈椎后缘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位于肩胛前缘颈中部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颈下锯肌内,有颈外动、静脉(马、牛)或腋动、静脉(猪)分支以及颈神经背支和腹支(马)或颈神经背侧支和肩胛背侧神经(牛)或肩胛上神经分支…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又称小风门穴。马位于耳根后下方,寰椎翼(伏兔骨)前缘的凹陷,距耳根3厘米,距鬣毛下缘6厘米处。牛在寰椎翼前缘约2厘米处。羊在耳后约1.5厘米处。猪位于耳根后下方,寰椎翼前缘下部与…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位于肩胛骨后缘上、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三角肌后缘的臂三头肌长头内, 有肩胛下动、静脉(马、牛)或胸背侧动、静脉(猪)以及肋间神经外侧支和桡神经的分支(马、牛)…
风寒湿邪壅滞经脉,或肝肾亏虚而以腰肢疼痛、卧地难起或不起为特征的病证。见《猪经大全》。《司牧安骥集》叫瘫痪风。哺乳母猪多发。多因气候寒冷,久卧湿地,或长期舍饲,圈舍阴暗,缺乏运动,风寒湿邪壅滞经脉;或…
针灸穴名。见《中兽医针灸学》。马位于小腿上部后外侧,胫骨外踝下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股二头肌深部、腓肠肌与趾深屈肌之间的肌间隙内,有腘动、静脉和胫神经的侧支分布。以火针或圆利针直刺3厘米,毫针…
外感风邪热毒,凝注于肺窍,致肺气不宣,气血郁滞而胸部疼痛的病证。又名肺痛。马牛较常见。首见《司牧安骥集》。多因风寒侵袭,寒化为热;或风热犯肺,肺内壅热;或因劳役过重,奔走太急,蹙伤肺经,气机失畅,胸部…
寒凝肺窍,肺失宣降,津液输布障碍,化为涎沫,逆于口内而吐出的病证。主发于马骡,牛可偶见。首见《元亨疗马集》:“口中白沫吐连连,唇舌无疮号肺寒, 奔行饮急因伤肺, 气结津液变作痰, 棚下绕桩浑似雪,槽边满…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上唇外面,唇间旋毛正中,一穴。皮下是上唇固有提肌总腱,其深面为鼻横肌,有上唇动、静脉,上唇神经和颊上神经分布。施针时,紧握上唇,用小宽针或三棱针直刺2厘米,出血。亦可…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