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驴皮胶、盆覆胶。为马科动物驴 Equus asinus Linnaeus 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用蛤粉炒成珠用。主产山东、河北、浙江。甘,平。入肺、肝、肾经。功能补血止血…
大量气、食、水停积胃肠或水湿渗于腹腔,不能转布,致肚腹胀满的一类病证。又名腹胀或臌胀。首见《齐民要术》。分气胀、食胀、水胀三种,以气胀常见,次为食胀。牛、羊、马、骡多发。气胀 又名气结。牛羊瘤胃或马大…
化痰止咳平喘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45克、陈皮45克、白茯苓30克、甘草(炙)15克。水煎去渣, 候温灌服,或研末冲服。马、牛150~250克; 猪、羊30~60克。功能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马、猪位于背腰部, 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为中间一穴; 又分别向前、后一个棘突间隙各取一穴, 共三穴。牛仅取中间一穴。马及猪的中间一穴又称天平穴。刺入棘上韧带深…
助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木绵、思仲、绵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切块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或炒炭用。主产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甘、微…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羊又名脐中穴。位于肚脐正中,一穴。皮下为腹斜肌的腱膜,深层为腹直肌,腹腔面衬有腹横筋膜和腹膜,有胸内动脉、腹壁皮下静脉和肋间神经末梢分布。此穴不宜用针,可进行按摩或施艾灸…
按照不同手术要求在耳廓选取特定穴位进行一定的刺激,使受术动物的痛阈显著提高,而能在清醒状态下安静地接受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它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方法之一。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有“耳…
理血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当归45克、鹤虱30克、红花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血竭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加白酒100毫升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50~80克(白酒在外)。功能和血止…
祛湿剂之一。出自 《备急千金要方》。独活45克、桑寄生90克、杜仲45克、牛膝45克、细辛15克、秦艽45克、茯苓60克、肉桂心10克、防风45克、川芎30克、人参(可用党参代)60克、甘草30克、当归60克、芍药45克、干地…
中国传统兽医学中的一篇重要学术杂论。作者为16世纪名兽医喻仁。东溪是袁希廉的号,曲川是喻仁的号。每论均以东溪提问,曲川作解答的方式写成,共论述了47个问题,故以之作为总标题。谈论的有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