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又名耳门穴。见《兽医针灸学》。马位于耳廓基部前下方盾状软骨下缘的凹陷正中,左右侧各一穴。以食指抵住耳内前下缘突起部,用粗圆利针或4.5~6厘米长钉子刺入皮下, 再向突起部直刺,刺透突起部,留针至…
饮水、草料、空气、土壤、农药等所含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动物摄入、吸入或接触这些毒物的量超过一定界限, 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 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由于毒物的来源不同, 中毒分为有毒植物中毒…
理气剂之一。出自《中兽医治疗学》。丁香30克、木香20克、藿香30克、青皮30克、陈皮30克、槟榔20克、牵牛子2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加麻油250~500毫升,同调灌服,或水煎服。马、牛200~400克;猪、羊50~…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马位于耳背侧根部正中凹陷。皮下有耳廓肌, 深层依次是臂头肌、颊肌、头最长肌和头前斜肌。有耳后神经和动、静脉分支、第二颈神经耳支分布。牛、猪、羊位于耳后下方, 耳根与寰椎翼…
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痊骥通玄论》。又名长生草、独滑。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根,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主产湖北、四川。辛、苦,微…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股内侧,肾堂穴下方6厘米处,即与睾丸下尖水平线相对的隐静脉上, 左右侧各一穴。有同名动脉和神经伴行。以中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 出血。主治闪伤腰胯、外肾黄、五攒痛、后肢…
利用针刺和药物的诱导作用,使原黄毒引流出来或移动部位而消散的一种治疗黄证的方法。又称调黄法、移黄法或穿黄法。吊黄部位 马、牛一般在胸前最低处, 俗称鸡心,又称穿黄穴; 位于胸骨柄前端正中的皮肤褶上, 黄…
活血祛瘀药。出《医学入门》。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蓬莪术、文术。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zedoaria Rosc.、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或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Lee et…
祛寒药。出《药性论》。见《安骥集药方》。又名丁子香、鸡舌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除去花梗, 晒干或烘干, 捣碎生用。主产广东。辛,温。入肺、胃、脾、肾经。功能温中降逆…
采用脉冲电流刺激穴位,以代替捻针维持针感而获得麻醉效果的一种针麻方法。电针麻醉由于刺激强度的调节范围大,操作简便易行,易于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安全经济,所以在兽医临证上被广泛采用。电针麻醉所需要…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