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内科病证名。热毒或湿热侵袭肝胆, 气机不利, 疏泄失常, 胆汁排泄不畅, 郁滞胆内, 致胆囊胀大, 兼两眼流泪, 颈部抽搐, 甚或躁动颠走的急性热性病证。主发于牛。首见《元亨疗马集》。肝与胆相表里,临…
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马无胆囊), 内藏及输送胆汁, 助消化。胆汁清而不浊, 由肝疏泄而来。《脉经》:“肝之余气, 泄于胆,聚而成精。”《司牧安骥集》“王良先师天地五脏论”:“胆为清净之腑。”机…
清末相牛医牛著作。又名《牛经大全》。作者姓名已佚。全书分为相牛、辨证、针穴、牛病医方、医方补遗五篇。内容多为临证实践,辨证用药独具湖南地方色彩。例如,十八般腿脚痛论、二十八起卧论、牛有五十四死症歌等…
祛寒药。出《卫生杂兴》。见《安骥集药方》。又名八角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果实。微火烘干或用开水浸泡片刻,待果实转红后,晒干。主产福建、…
催吐药。出《本草品汇精要》。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石胆、毕石、蓝矾。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天然晶体或人工制成的含水硫酸铜。研末用。主产云南、山西。酸、辛, 寒;有毒。入肝、胆经。功能催吐, 祛腐, 解毒,…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内眼角瞬膜基部的凹陷中,左右眼各一穴(见睛明)。深部是泪囊,有滑车下动、静脉及滑车下神经分布。以毫针顺内眼角瞬膜边缘向内后方刺入,马、牛3~6厘米,羊2~3厘米。能祛风清…
泻下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大戟25克、滑石60克、牵牛子45克、甘遂25克、黄芪45克、巴豆霜5克、大黄60克、芒硝100克、猪脂150克。前八味为末,开水冲调, 加猪脂, 候温灌服。除猪脂外,牛用250~350克…
理气药。出《开宝本草》。见《暮牧纂验方》。又名腹毛、大白、大腹子、槟榔皮、茯毛。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的果实,煮后干燥,…
针灸穴名。见《抱犊集》。羊又称鬐穴。这是马、牛、羊同名异位穴。马位于髋结节前下方4.5厘米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股阔筋膜张肌和腹肌内, 有腰神经,腰动、静脉,臀前动、静脉及臀前神经细小分支分布。圆利…
摘除母猪卵巢以终止其繁殖能力的一种手术方法, 为中国民间畜禽阉割术中母猪阉割术的主要内容之一。适用于3月龄以上小母猪和大母猪的阉割,方法简便,操作迅速。术前准备 …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