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称枸杞根、杞根、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根皮。早春或秋后采挖。晒干。切段生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甘、…
固涩剂之一。出自《兰室秘藏》。当归30克、生地黄30克、熟地黄30克、黄连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黄芪6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马、牛200~400克。或煎汤服。功能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主治虚热盗汗。…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位于牛后肢蹄叉前缘正中稍上方,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有蹄冠动、静脉和趾背侧神经分布。以中(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1.5厘米,出血。主治蹄肿、寸子扭伤、中暑、感冒。
泻下剂之一。出自《中兽医治疗学》。全当归120~250克(麻油炒)、肉苁蓉90~120克、番泻叶30~60克、广木香10~15克、厚朴20~30克、炒枳壳30~60克、醋香附30~60克、瞿麦12~18克、通草丝10~15克、炒神曲6…
针灸穴名。又名背风穴。见《兽医针灸汇编》。每肢内、外侧各一穴。前肢称前灯盏或前背风;后肢称后灯盏或后背风穴。牛、羊、猪位于悬蹄后下方正中处凹陷中,针刺蹄枕。深部为指(趾)深屈腱,有指(趾)枕动脉和指(趾)…
辛凉解表药。出《本草汇言》。见《肘后备急方》。又名淡豉、香豉、盐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苦,寒。入肺、胃经。功能宣透表邪,清热除烦。主治:①风寒感冒,可与荆芥、防…
渗湿利水药。出《本草纲目》。见《抱犊集》。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Brongn.的茎叶。切段,晒干。生用。主产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甘、淡,寒。入心、胃、膀胱经。功能清…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牛位于肚脐前约15厘米,腹正中线旁开约12厘米凹陷处的腹壁血管上,左右侧各一穴。即在剑状软骨两侧进入“乳井”的腹皮下静脉上,穴部有腹壁动、静脉及肋间神经腹支分布。中宽针沿血…
化痰降气药。出《本草纲目》。又名胆星。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取净天南星, 研成细粉, 另将鲜牛胆汁熬成浓汁,倒入净天南星粉内拌匀, 充分揉合,日晒夜露待其自然发酵至无腥臭为度,再切成小方块,…
针灸穴名。见《中国针灸荟萃·兽医针灸卷》。马位于大胯骨尖上方约3厘米的凹陷处,牛位于股骨大转子正前方6厘米处凹陷中,刺入股阔筋膜张肌、臀中肌与股四头肌直头之间隙内,有旋髂深动脉,髂腰动、静脉以及臀前神…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