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见《中兽医针灸学》。马位于膝关节上方, 膝盖骨外上缘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股四头肌外头与股直肌两止腱之间,有股前动、静脉及股神经的分支分布。以火针或圆利针向后上方刺入3厘米,毫针刺入4…
补养剂之一。出自《痊骥通玄论》。黄芪45克、橘皮25克、升麻25克、茯苓45克、甘草(炙)25克、人参(党参可代)45克、苍术25克、泽泻25克、姜10克。为末, 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200~250克: …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又称会阴穴。公畜位于阴囊后上方中心缝上,一穴。皮下为筋膜及阴茎缩肌, 深部为球海绵体肌及尿道海绵体, 有阴部外动、静脉及精索外神经分布。母畜位于肛门与阴门间的正中缝上的中点…
外界环境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特异致病因素,又称杂气、疠气、戾气,是不同于六淫的外感病因。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重笃,症状相似、传染流行。流行有季节性的又称时疫、天行。《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
母畜阴道部分或全部外翻脱出于阴门之外,称阴道脱出:子宫的一部分外翻脱出于阴道内,或子宫的全部连同阴道一起垂露于阴门之外,称子宫脱出。见《抱犊集》。多因母畜在妊娠期间饲养失调,营养不良,劳役过重,以致…
摘除猪睾丸,并将嵌入阴囊的肠管和网膜复位的手术。阴囊疝气,有鞘膜内疝和鞘膜外疝,前者为肠管通过腹股沟环进入阴囊内,又称假疝:后者为鞘膜孔附近的腹壁破裂,使肠管及网膜进入阴囊鞘膜外,又称真性腹股沟阴囊…
反刍动物采食时误将金属等异物与草料一同咽进胃内引起网胃损伤,出现以脾胃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舍饲奶牛多见。首见《牛经切要》。多因饲养管理疏忽,草料中混有尖锐的铁丝、铁钉、缝针、别针、发卡、玻璃、…
渗湿利水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养耕集》。又称米仁、苡米、薏苡、薏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的干燥成熟种仁(图)。去净杂质, 晒干。生用或炒用。…
攻补兼施剂之一。出自《医宗金鉴》。人参30克、大黄30克、黑丑30克、白丑30克、槟榔3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幼驹15~30克; 马、牛150~200克; 猪、羊10~30克。功能扶正泻下。主治幼驹便秘。幼畜为稚阴…
祛寒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益智仁30克、肉豆蔻25克、木香10克、五味子20克、槟榔10克、草果25克、细辛10克、青皮25克、白术30克、芍药30克、白芷15克、枳壳25克、甘草15克、大枣30克、生姜15克。为末,…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