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剂之一。出自《外科全生集》。熟地黄90克、白芥子15克、肉桂15克、鹿角胶25克、炮姜10克、麻黄10克、甘草1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30~80克。功能温阳通脉,补血散寒…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学》。马位于第三与第四腰椎横突之间,距背正中线6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背最长肌内,有腰动、静脉和腰神经背侧支分布。火针或圆利针直刺3~4.5厘米,毫针刺入6厘米;也可向同侧腰中穴或…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名扯脚穴, 见《中兽医针灸学》。马位于股骨第三转子后上方, 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的肌间沟中, 有股深动、静脉和胫神经近侧支分布; 牛、羊位于膝盖骨后上方股二头肌沟内; 左右侧…
清代医牛著作。作者傅述凤。书成于嘉庆五年(1800)。分上下两集、上集介绍针法, 下集备录方药。内容是作者的毕生经验总结,有自己的见解。在本书之前刊行的兽医书中, 多仅有一牛体针穴法名图, 而本书上集列牛体针…
清热解毒药。出《本草纲目拾遗》。见《兽药规范》(二部)。又名苦参子、老鸦胆、鸭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r.的果实。除去杂质及外壳, 晒干。主产广东、广西。苦, 寒: 有毒。入大肠…
对羊体行针施灸治病的刺激点。较系统的羊腧穴资料在古籍中未见记载。《兽医针灸学》、《中国兽医针灸学》和《中国针灸荟萃·兽医针灸卷》等专著,根据甘肃、宁夏、内蒙古、…
理血剂之一。出自《医林改错》。当归30克、生地30克、桃仁30克、红花45克、枳壳20克、赤芍药20克、柴胡15克、甘草20克、桔梗20克、川芎20克、牛膝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250…
副丝虫寄生于马、牛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常在夏季形成皮下结节, 结节破裂引起患畜背部渗出血液为特征的病证, 故名血汗症, 又名副丝虫病。《元亨疗马集》已有记载。证见在马肩、背部、胸颈部, 牛臀部出血汗…
运行于脉管内,构成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的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来,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灵枢》:“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由于营气和津液均来…
温病发展过程中最深重阶段的病证。为卫气营血辨证之一,也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此时邪气仍盛而病畜正气衰竭,脏腑功能紊乱。血分证系心、肝、肾出现病变为主,是营分病的进一步发展。以伤阴、动风、耗血为特…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