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又称过梁穴。马位于鼻侧壁, 鼻颌切迹前下方约3厘米(距鼻孔上缘约6厘米)处, 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是鼻侧开肌, 有鼻侧动、静脉和眶下神经分布。鼻中隔有蝶腭动、静脉和鼻后神经分布。用…
止咳平喘药。见《肘后备急方》。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杏核仁、光杏仁、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 Prunusarmeniaca L. 或山杏 Prunus armeniaca L. var.ansu Maxim.的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
止血药。出《本草蒙筌》。见《司牧安骥集》。又名乱发、血余。为人的头发煅成的炭。取头发碱水洗去油垢, 用清水漂净晒干, 焖煅成炭, 放凉后研成小块入药。苦,微温。入肝、肾经。功能散瘀止血。主治: ①衄血,…
未满月幼驹以消化紊乱、大便作泻为特征的病证。又称马驹奶泻。见《司牧安骥集》。分伤乳泻、湿热泻和脾虚泻。①伤乳泻:多因喂养过盛, 乳汁过浓; 或母畜劳役归来,喘息未定,幼驹乘饥暴吮热乳,损伤幼驹脾胃致泻。…
现代中兽医著作。金重冶著。1956年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1958年农业出版社再版。全书分理论、诊断、中药、针灸、治疗五篇, 约12万字。①理论篇: 包括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 介绍中兽医的基础理论知识。②诊断篇:…
攻下药。出《开宝重定本草》。见《安骥集药方》。又名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图)。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打下种…
清热剂之一。出自《活兽慈舟》。黄连30克、大黄45克、石膏200克、黄芩45克、赤芍药45克、竹茹15克、灯心草10克、车前子60克。煎汤去渣, 或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芭蕉油适量灌服。马、牛400~500克。能清心…
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立法, 以泻下药物为主而组成, 具有通秘结、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功能, 适用于治疗里实证的方剂。患畜体质有强有弱, 里实证病情有缓有急, 病因不一。因而泻下剂又可根据功用不同分为…
具有润肠、通便,或攻积、逐水等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适用于大便不通、肠胃积滞、实热内盛、冷积便秘、水饮停蓄等里实证。《黄帝内经·素问》:“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根据泻下药药性和使用范围,常分为…
古代兽医著作。朝鲜人赵浚、金士衡、权仲和、韩尚敬用汉文编写。书成于1399年,由房士良作序。初刊于1633年。全书分马医方、牛医方两部分。以中国古代兽医学脏腑理论为基础, 吸收中国古代兽医学精华, 辑录《司牧…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