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兽药规范》 (二部)。又名刺蓟菜、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小蓟 Cirsium setosum (Willd.)MB. 的的全草或根。除去杂质, 水洗润透, 切段晒干。生用或炒炭用。中国各地均产。甘、微苦, …
心热内聚,化火生风,痰迷心窍,干扰心神而以患畜突然倒地、汗出肉颤、两目上翻为特征的病证。又名中风。首见《元亨疗马集》。多因暑月炎天,劳役过重;或行走太急,感受暑热过甚,内热不得外泄,致使三焦壅极,热积…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股骨第三转子的后下方3.5厘米凹陷中,刺入股二头肌前缘的肌间隙内, 有股后动、静脉及胫神经近侧肌支分布, 深层后缘有腓神经和胫神经干通过; 牛位于股骨大转子正下方约6厘米处…
祛寒药。出《本草纲目》。见《司牧安骥集》。又名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成熟果实。去净杂质,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主产山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地。辛, 温。入肝、肾、脾…
和解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45克、当归45克、白芍药45克、白术45克、茯苓45克、甘草(炙)20克、生姜(煨)15克、薄荷1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水煎灌服。马、牛200~250克; 猪、…
针灸穴名。见《中国兽医针灸学》。马位于寰椎翼前缘突起部内侧缺口处, 左右侧各一穴。以毫针向后内下方刺入7~9厘米。具有镇痛作用。配岩池、颌溪进行电针麻醉可做头颈部…
风寒湿邪侵入项脊而使项颈强直、低头困难的病证。又称低头难。见《司牧安骥集》。多因劳役出汗,带汗卸鞍拴于檐下巷道之中,或汗后雨淋,突遇冷风、暴饮冷水,久卧湿地等,造成家畜正气受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
用具有泻下通便作用的药物,攻逐邪实, 排除胃肠积滞和体内积水的治疗方法。又叫泻下法或通下法。是八法之一。主要适用于结症、便秘、胃肠实热、虫积、停水等里实证。下法是中兽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用之不当,…
邪热壅聚项间而发生痈肿的病证。多因外感六淫或内伤劳役,致使营卫不和,热毒郁滞项间所致,或使役用具不当,磨损项部,致使气血凝聚所引起。证见项部肿胀,热感,硬而多痛,患畜伸头直项,不敢回顾,日久肿胀溃破…
清热祛暑药。出《名医别录》。见《痊骥通玄论》。又名香茹、香茸。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F.Maekawa的带花全草。夏、秋两季采收,当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主…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