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与方法论,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尚书》等书,常与阴阳学说并用。五…
清热剂之一。出自《医宗金鉴》。金银花60克、野菊花60克、蒲公英60克、紫花地丁60克、紫背天葵子3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250~350克; 猪、羊40~80克。功能清热解毒, 消散疮肿。主治…
清热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党参(代人参)30克、沙参30克、玄参30克、秦艽30克、何首乌30克、苦参30克、紫参30克、皂角1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加蜂蜜60克, 同调灌服。马200~400克(蜂蜜在外)。功…
辛、酸, 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中药基本理论之一。五味可通过味觉来辨别, 或根据药物的作用而确定, 成为药物性能的标志之一。五味的不同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归纳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祛湿剂之一。出自《伤寒论》。猪苓45克、泽泻75克、白术45克、茯苓45克、桂枝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灌服。马、牛150~250克;猪、羊30~50克。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的痰…
祛湿剂之一,又名五皮饮。出自《澹寮方》。生姜皮50克、桑白皮50克、陈橘皮50克、大腹皮50克、茯苓皮5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牛200~300克;猪、羊40~80克。功能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凡脾虚…
理血剂之一。出自《痊骥通玄论》。蒲黄(炒)60克、五灵脂60克、茴香6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牛150~200克。功能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主治瘀血凝滞腰肾。方中五灵脂通利血脉,行血止痛;炒蒲黄增强散瘀止…
活血祛瘀药。出《开宝重定本草》。见《痊骥通玄论》。又名寒号虫粪、寒雀粪。为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生用或醋制用。主产河北、山西等省。咸、甘,温。入肝经。功能活血…
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养耕集》。又名五花、白刺。为五加科植物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ith的根皮。润透, 切厚片,晒干。生用。主产河北、安徽。辛、苦, 温。入肝、肾经。功能祛风湿…
乌头药用过量或误食引起先兴奋后麻痹,以颜面和四肢肌肉痉挛为特征的中毒病证。多因用药过量,未经炮制,或采食其茎叶致病。马多见。证见多急性发作,初口干舌燥,虚嚼磨牙,流涎吐沫,腹痛泻痢,起卧不安,频频排…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