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热积于胃腑,耗伤胃津, 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减退而呈现以慢草不食、上腭肿胀、口臭喜饮为特征的病证。又名胃火。多发于春夏秋, 尤以马、骡在气候炎热、使役繁重的情况下最易发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 饮喂失调, …
清热剂之一。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苇茎150克、薏苡仁150克、冬瓜仁120克、挑仁45克。煎汤去渣, 候温灌服; 或苇茎煎汤, 其他药研末冲服。马、牛一次350~500克; 猪、羊50~150克。功能清肺化痰, 逐瘀排脓。主…
消导剂之一。出自《兽药规范》(二部)。黄芩20克、陈皮20克、青皮15克、大黄25克、白术15克、木通15克、槟榔10克、知母20克、芒硝30克、神曲20克、菖蒲15克、乌药15克、牵牛子20克。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发生在眼睑、闪骨、白睛、黑睛等部位的病证。多因外感六淫,或内有郁热、积滞等引起肝经积热,外传于眼所致。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及眼外伤也可引发本病。外障眼包括肝经风热、肝热传眼、云翳遮睛、骨眼等所引起的…
寒伤胃腑, 致胃的受纳腐熟及降浊功能减退, 呈现以食欲减退或口流清涎为特征的病证。常发于马骡, 特别是体质瘦弱的幼驹和老马多发。首见《元亨疗马集》, 分为胃寒少食和胃冷吐涎两型。胃寒少食 多因内伤阴冷, …
以外用药为主组成,具有消肿散结、祛风解毒、化腐拔毒、排脓生肌、活血止痛及收敛止血等功能的方剂。外用剂以局部熏洗、涂擦、撒布、敷贴、点眼、吹鼻等为主要给药形式, 可用于治疗疮黄肿毒、皮肤病证、眼病以及某…
祛风止痛药。出《开宝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名铁脚威灵仙、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将外感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证候概括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类病证,以辨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病势趋向的辨证方法。所谓温病,温是指病的温热属性,又称温热病,为急性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热病的总称,…
把微波经针体导入穴位深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微波是频率为300~300 000兆赫,波长1毫米至1米的电磁波。治疗时,通过其热效应、电磁场效应和传统针刺效应影响机体生理、病理过程而发挥疗效。使用的微波针灸仪有扁…
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排脓,收敛止血为主的药物。主要用于痈疽疮疡、外伤、疥癣等症。使用时可局部涂搽、撒布、敷贴、点眼、吹喉、洗涤。《元亨疗马集》:“凡治者应病,以方药而灌之,汤药而洗之,膏药而贴之…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