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元亨疗马集》。又名菟丝实、吐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种子。生用或盐水炒用, 或酒浸用。主产江苏、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辛、甘…
理血剂之一。出自《中兽医治疗学》(原无方名)。当归30克、王不留行30克、路路通20克、穿山甲15克、木香15克、瓜蒌20克、通草10克、川芎20克、延胡索2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马位于额部,两内眼角连线正中点,一穴。皮下是额骨,有额动、静脉和额神经分布。用火针刺入0.4厘米,或艾灸、火烙。能祛风镇痉。主治项脊恡、眩晕、脑部疾病。
疫毒经口传入,致幼兔口舌生疮, 大量流涎为特征的急性病证。又称兔传染性水疱口炎。本病常在兔场广泛流行,多发于1~3月龄小兔,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成年兔发生较少, 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 给养兔业带来一定的经…
针灸穴名。出《养耕集》。又称八卦穴、扶龙穴。牛位于肩胛软骨后,距背正中线约9厘米的倒数第四、五、六、七肋间。每侧4穴,共8穴。即在髋结节上角水平线上,刺入背髂肋肌沟中,有肋间动、静脉和肋间神经分布。中宽…
活血祛瘀药。出《神农本草经》。又名土鳖、土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虫干燥体。研末或生用。主产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咸, 寒;有小毒。入肝…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又称舌阴穴;牛又称知甘或舌底穴, 出《抱犊集》;羊又称舌血穴,见《兽医针灸手册》。位于舌体腹面,马、羊于舌系带两侧的舌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牛于正中及两侧的舌下静脉上,共三穴…
用具有涌吐性能的药物, 使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治疗方法。又叫涌吐法或催吐法。是八法之一。吐法为一种急救法, 常用于食物中毒和食物积滞必须尽快吐出的实证。如用之得当,收效迅速。但马属动物禁用。此外…
泻下剂之一。出自《痊骥通玄论》。郁李仁60克、麻子仁60克、当归60克、防风20克、羌活15克、大黄45克、桃仁45克、皂角炭20克。为末,开水冲调,加菜籽油200毫升,候温灌服,或煎汤加菜籽油灌服。马、牛300~40…
渗湿利水药。又名通脱木。出《本草拾遗》。见《司牧安骥集》。又称白通草、通花。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的茎髓。切段,晒干后生用。主产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台湾等地。…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