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谷料热毒内聚生风而后肢无力,摇摆不稳,腰瘫腿痪,四肢筋挛,卧地不起的病证。首见《司牧安骥集》。多发于膘肥壮马。平素喂多役少,谷料热毒聚于脏内,再遇突然使役太重,致使三焦壅极,热盛生风而发病。证见轻…
寒湿邪气侵入肾经,流注外肾, 或肾经受热, 湿热下注, 凝于外肾而引起外肾肿胀的病证。又名木肾黄、阴肾黄。公马、公牛多发。首见《司牧安骥集》。阴肾黄 因饲养管理失调, 久渴失饮, 空肠误饮冷浊之水太过, …
温热病邪初犯肌表,卫气功能失常的病证。为卫气营血辨证之一。因外感风热或疫疠之气所致。常见于温热病初期。证候:体温偏高, 口鼻干,或有口渴,咳嗽,尿液短赤, 口色偏红,脉象浮数。证候分析:以卫分证候伴有…
中国宋代畜牧兽医专家。北宋哲宗(1086~1100年)时任京西路给地牧马。宋代给地牧马政策始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王愈为防治马病,促使蕃牧马群的孳生成长,著《蕃牧纂验方》上下两卷,用以推广预防、治疗马病的有效…
针灸穴名。又名外阴俞穴。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两鼻孔下缘之间的正中点, 一穴。刺入鼻横肌内, 有上唇动、静脉, 上唇神经及颊上神经分布。用中宽针直刺1.5厘米,出血。能清热消肿, 健脾去湿。主治唇肿、咽喉…
针灸穴名。出《大武经》。位于第一、二尾椎棘突之间的凹陷中,一穴。皮下为尾筋膜,两侧为荐尾背内侧肌,有尾外侧背动、静脉和尾背侧纵神经分布。拉直尾,用小宽针或圆利针直刺1厘米,毫针直刺1~1.5厘米。主治尿闭…
由外界理化、生物等强烈刺激因素作用于动物体所导致的损伤。由利刃切割、锐物刺破、子弹或弹片穿入引起的, 称创伤; 由跌扑、撞击、闪折、蹴踢等钝力引起而无外露伤口的, 称挫伤;由火焰、沸水等引起的, 称烧烫伤…
以嘴歪向一侧为特征的病证。也称吊线风。多因饲养失调, 劳役过度, 带汗系拴于屋檐之下、巷道之中, 风邪乘虚侵入头面肌肤, 致使口眼歪斜。此外, 机械性损伤, 如头络的压迫, 侧卧于硬地, 摔跌、硬物碰撞、鞭…
关节头脱出臼窝不能自行复位的病证。多因道路不平,泥泞暗坑,踩踏不稳,或桥折蹙损,跳越沟渠,猛驰失足等引起。证见脱臼关节呈现异常位,不能自由运动。用手强拉虽可活动,但一松手仍成异常固定。患肢肿胀,疼痛…
针灸穴名。马出《元亨疗马集》。牛、羊见《兽医针灸手册》。马位于额部,两颞窝连线正中点,一穴。皮下由结缔组织连于骨,系额窦的背侧,有额动、静脉和额神经分布。牛位于两内眼角连线正中点上方约6~7厘米处。羊…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