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止痛药。出 《灵秘丹药笺》。又名凤仙根、凤仙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 Speranskia tubercula-ta(Bge.) Baill. 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L. 的全草。切段, 生用。前者主产吉林、…
清热剂之一。出自《牛经备要医方》。大黄30克、槟榔20克、山楂45克、枳实25克、赤芍药30克、木香20克、黄芩30克、黄连25克、玄明粉90克。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功能清热泻火,导滞止痢。主治牛湿热痢疾。证见…
针对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和病变特点而制订的治疗法则。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理以及发展阶段不同,可以有不同病理变化,出现不同的证候,临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马位于耳根内侧正中, 距鬣下缘约1.5厘米的凹陷中,即顶部耳根内侧,枕嵴前缘的凹陷处, 左右耳各一穴。刺入耳肌与颞肌之间, 有耳前动、静脉和耳睑神经分布。用火针或毫针由前向后…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名内或八契穴, 见《兽医针灸汇编》。马、牛位于桡骨的内侧前方, 在胸堂穴下方约6厘米处的臂头静脉上, 左右肢各一穴。有正中动脉伴行和肌皮神经的皮支分布。用中宽针向斜上方进…
外用剂之一。地榆炭250克、黄柏125克、生石膏125克、大黄60克、寒水石60克。为细末, 过筛,混匀, 麻油调涂患处。功能清解火毒。主治烫伤、烧伤。方中地榆凉血解毒;大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黄柏清解火毒; 生石…
外感内伤阴冷或内热亢盛,气逆不舒,致胸膈痉挛的病证。又名罗膈损。马骡多见。首见《司牧安骥集》:“损着罗膈切须知,出气频多起卧迟”。分虚寒跳肷和实热跳肷两型。虚寒跳肷 多因风寒侵袭,阴雨浇淋或劳役过重,…
针灸穴名。出 《司牧安骥集》。位于蹄后面正中陷窝中,每蹄一穴。前蹄称天平(与牛背部的天平不同,是同名异位穴)或前臼穴; 后肢称后臼穴。穴部皮下为屈肌腱, 有指(趾)枕动、静脉丛及指(趾)掌(跖)侧神经分支。以火…
针灸穴名。见《家畜电针与针麻》。马位于耳屏切迹下6厘米,再向前1.5厘米, 左右侧各一穴。用毫针向下颌关节方向刺入4~5厘米,达下颌关节内侧。具有通络止痛作用。配岩池电针麻醉可做头颈部手术。
外感病由阳转阴,正气不足,机体抗病力开始减退, 以致脾阳不振,湿浊内停的病证。为六经辨证之一。脾属太阴,与阳明胃相表里, 胃阳旺盛则邪从燥热而化; 脾阳不足则邪从寒湿而化。因此, 在八纲辨证中阳明病属里实…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