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血液中的钙含量。血液(或血清) 中的钙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状态和与蛋白质结合状态。其中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作用。主要作用为: 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参与肌肉的收缩; 参与血液的凝固; 构成骨骼等。…
简称“血凝”。血液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许多物质统称为凝固因子。以发现的先后分别用罗马数字命名: 因子Ⅰ (纤维蛋白原); 因子Ⅱ(凝血酶原); 因子Ⅲ (组织凝血活素); 因子Ⅳ…
一种质子的供体和受体系统,起着阻止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显著变化的缓冲剂作用。体液中的缓冲系统是由一种弱酸和它的盐组成。主要有碳酸和碳酸氢钠 (或钾) 构成; 其他尚有磷酸盐缓冲对、血浆蛋白缓冲对,血红蛋白缓冲…
即心脏输出的血量。心室每次跳动输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 每分钟心室输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亦即每搏输出量与心跳频率的乘积。犬的心输出量一般为14毫升/每次。
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的一种胶体脂肪水球 (直径约0.5微米)。约含4% 蛋白质,8%磷脂和88%的中性脂肪。食物中的脂肪都以乳糜微粒的形式,由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底面进入绒毛中央乳糜管,然后经胸导管再进入静脉血流。大…
在正常时,由于血浆渗透压和红细胞的渗透压相等,出入红细胞的水量也相等,所以红细胞的形态不发生改变,机能维持正常。如果把红细胞放在高渗溶液 (浓度高于0.9%NaCl溶液) 中,则细胞内的水分外移,细胞表现皱缩;…
血浆中多种可溶性蛋白质的总称。包括白蛋白 (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等。主要功能有: 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能与血浆中的激素、矿物质和药物等结合进行运送; 防御机能 (免疫球蛋白); 参与血液的凝固等。
又称“淋巴激活素”。已接触抗原的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特异性抗原时所释放的多种可溶性物质。如巨噬细胞激活因子,移动抑制因子、趋化因子、淋巴毒素,干抗素,皮肤反应因子和特异性巨噬细胞装备因子等。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氢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的过程 (保持在pH值7.4左右)。维持酸碱平衡主要依靠存在于血浆和细胞内的缓冲系统、肺(碳酸以二氧化碳排出) 和肾 (通过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以调节酸碱平衡) 等功能的正常。酸…
抗凝全血经过离心后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红细胞比容数值的大小,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如果红细胞比容小,则表明血浆容量相对较大。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