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肺化痰止咳药。出《滇南本草》。见《肘后备急方》。又名贝母、空草、苦花、苦菜、勤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针灸穴名。牛称命牙穴。出《抱犊集》。位于下唇腹侧;马在下唇正中,距下唇前缘约3厘米,颏肌前缘的凹陷正中,一穴。刺入皮下是口轮匝肌,有下唇动脉、静脉和颏神经分布;牛在下唇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刺入口轮匝…
理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楝实、苦楝子、金铃子、川楝。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除去杂质,干燥。生用或炒制。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苦,…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肘突内侧下方约6厘米的凹陷中,左右肢各一穴。刺入胸浅肌胸肋部上缘的肌间隙内,有胸外动、静脉及胸廓前神经分布。以火针或圆利针向前上方刺入2.5厘米,毫针3~5厘米。主治肘部…
渗湿利水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车前实、猪耳朵穗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中国各地均产,主产于东北、华北…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马位于鼻端部,鼻骨尖端,两鼻孔内侧凹陷部之间连线的正中点,上唇提肌腱中央,一穴。皮下是左右上唇提肌总腱,有鼻侧动、静脉,眶下神经侧支、颊上神经分布。巧治,使头部妥善保定,…
按常用的经方与时方做成的制剂。又称成药。成方制剂应具备如下要求:有一定疗效;采用注册商标名称或其他专用名称,并标明效能、用法、用量;经有关部门批准产销。
平肝明目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和小决明Cassia toraL.的成熟种子。去净荚壳,晒干。生用或炒用。主产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苦、…
外用药。出《本草衍义》。见《兽药规范》(二部)。又名蛤蟆酥、蛤蟆浆。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
催吐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养耕集》。又名互草、鸡骨常山、恒山、七叶、翻胃本。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根。除去茎苗及须根,洗净, 晒干。生用或炒用。主产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等…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