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由子宫内流出污浊液体的病证。见《司牧安骥集》。各种家畜均可发生。根据病因分气虚型和血瘀型。气虚型 多因产前使役过度,饮喂失调,畜体虚弱,加之产后元气亏耗,官体未能复原,致使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
中国北宋末年名兽医。山西省阳城县常半村人。政和四年(1114)创中草药药浴法,使大批患疥癣病的战马经药浴后迅速痊愈,因而获立军功。宣和二年(1120)钦封为广禅侯。元太宗七年(1235)为祭祀他敕令在常半村建“水草庙…
理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陈橘皮、橘皮、广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用以陈旧者为佳。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杂质,喷淋水,润…
祛寒药。出《雷公炮炙论》。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豆蔻、草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 Alpinia katsumadaiHayata的种子团。去壳取仁,捣碎生用。主产广东、广西等地。辛,温。入脾、胃经。功能温脾暖胃,下气消食。主治…
小肠或小结肠通过腹股沟环窜入腹股沟管及阴囊内引起肠管运转机能障碍, 甚至闭塞不通的急性腹痛病证。多发于公马或公猪。首见《司牧安骥集》。本病多因剧烈跳跃, 超载负重, 转弯太急, 猛向后退, 上坡较陡, 配…
湿热或热毒蕴结肠中, 脏腑壅极而生黄肿, 引起以腹痛、暴泻、粪腥臭为特征的病证。首见《司牧安骥集》。各种家畜均可发生, 多发于暑月炎天。多因气候炎热, 负重乘骑,奔走过急;或劳役过度、失于饮喂; 感受暑湿热…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羊和猪又名寸子穴, 见《养耕集》。每肢内、外侧各一穴, 前肢称前缠腕或前寸子, 后肢称后缠腕或后寸子。马位于球节上部两侧, 近侧指骨上缘处的指(趾)内、外侧静脉上, 有同名动…
清热剂之一。出自《兽药规范》(二部)。苍术60克、黄连30克、木香20克。研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 或煎汤服。马、牛100~150克;猪、羊15~30克。功能清热燥湿。主治肠黄、下痢、湿热泄泻。方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外力作用球节所引起的扭挫伤。见《元亨疗马集》。多因在不平道路上使役, 由于下坡滑走、急剧转弯, 跌倒、踏空, 嵌挟拔腿, 跳越障碍等, 使球节受到过度的屈伸或扭转运动所致; 球节受到打击、冲撞、外伤也可引起…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羊又称槽口穴, 见《兽医针灸手册》。位于颌下间隙中颌下淋巴结处,即槽口内两侧肿胀处, 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有舌下动、静脉、舌下神经和前二对颈神经腹侧支分布。巧治, 将家畜头部高…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