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称垂珠穴。位于尾尖端部。一穴。有尾外侧背动、静脉及尾背侧神经分布。中、小宽针直刺1~2厘米,或将尾尖部穿通,出血;有时将尾尖端劈开,以使出血量较多。有祛风止痛作用。主治冷…
针灸穴名。见《中国兽医针灸学》。位于尾根穴后二节凹陷中, 一穴。刺在第二、三尾椎棘突之间, 皮下为尾筋膜,两侧为荐尾背内侧肌,有尾外侧背动、静脉和尾背侧纵神经分布。毫针或圆利针刺入1~1.5厘米。主治尿闭…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位于尾根腹侧正中的血管上, 距尾根部马、牛约6厘米处,羊、猪2~3厘米处。一穴。针刺皮下尾静脉, 有尾动脉并行及尾腹侧神经分布。将尾提起, 以小宽针或中宽针向上顺血管急刺1厘米…
四诊之一。通过视觉了解病情,提供辨证依据和帮助判断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望诊开始,先站在病畜侧前方的适当距离,边观察边缓缓绕病畜行走一周,对病畜的精神、营养、呼吸…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位于内眼角下方, 马约3厘米, 牛4.5厘米, 羊1.5厘米处的眼角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有眼角动脉伴行, 并有面神经分布。施针时先使家畜低头, 压迫穴位前下方, 使血管怒张显露后…
母畜产后乳汁缺少或全无的病证。又称少乳或乳汁不行。见《活兽慈舟》。配种过早、乳腺发育不全的幼龄母畜,干奶太迟的奶牛,初产及营养不良、妊娠期因其他疾病损伤元气的母畜,气血不足的老龄母畜发生较多。乳汁为…
元代兽医著作。又称《马经通元方论》或《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作者卞管勾(即元代兽医卞宝)出版年代不详。明正德元年(1506)有翻印本。本书主要内容在明代杨时乔等所编纂的《马书》中有收录,见载于该书第十一卷,…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