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惊熄风药。出《蜀重广英公本草》。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蛜、干蝎、全虫。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的全体。除去泥沙, 置沸水中烫死, 通风处阴干, 称淡全蝎; 加盐煮, 阴干, 称咸…
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立法,以甘温辛热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功能、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亦称温里剂。里寒证可因寒气外侵,阴邪内盛,损伤阳气,或元阳不足、寒从内生而引起。故祛寒剂常分为温中…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行气止痛,治疗寒证的药物。亦称温里药。味辛性温热。主要用于寒伤于里所致的虚寒作泻、肚腹寒痛、翻胃吐逆、不食水草、口鼻冰冷、口色淡白、脉迟细的里寒证。本类药物温热燥烈,易伤阴液,对…
驱除或杀灭畜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驱虫杀虫类药物能驱除或杀灭家畜多种寄生虫, 适用于家畜的蛔虫、绦虫、蛲虫及肝片吸虫等。使用驱虫药, 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畜别、体质适当选择药物和剂量, 酌情采用急攻、缓驱…
祛风湿,止疼痛, 用于风湿痹证的药物。又称祛风湿药或发散风湿药。味辛苦, 气温燥, 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作用,适用于风湿在表而出现的皮紧腰硬、肢节疼痛、颈项强直、拘行束步、卧地难起等症。有的药…
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除或杀灭寄生虫功能,用以治疗寄生虫病的方剂。体内寄生虫常见有蛔虫、肝片形吸虫、马胃蝇幼虫、绦虫、钩虫等。使用本类方剂时, 应针对寄生虫的种类灵活施治。代表方如贯众散、肝蛭散、…
驱虫剂之一。出自《兽药规范》(二部)。鹤虱30克、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芜夷30克、雷丸30克、贯众60克、干姜(炒)15克、附子(制)15克、乌梅30克、诃子肉30克、大黄30克、百部30克、木香15克、榧子30克。为末,…
消导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又名曲麦散。神曲60克、麦芽45克、山楂45克、厚朴30克、枳壳30克、陈皮30克、青皮30克、苍术30克、甘草15克。为末,入麻油60毫升,生萝卜(捣烂)一个,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
化痰止咳平喘剂之一。出自《医门法律》。桑叶45克、石膏(煅)75克、杏仁(炒)30克、党参(原方为人参)30克、甘草15克、胡麻仁(炒)15克、阿胶(烊化)15克、麦冬30克、枇杷叶(去毛蜜炙)2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名承山和追风穴,出《抱犊集》。位于跗关节背侧,中横韧带下,跖背内侧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有跗背侧动脉和胫浅神经伴行。以中宽针或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出血。主治后肢风湿…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