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之一。出自《兽药规范》(二部)。桑白皮30克、知母25克、杏仁25克、前胡30克、金银花60克、连翘30克、桔梗25克、橘红30克、黄芩45克、甘草2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50~350克…
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立法, 以寒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等功能,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里热证有气分、血分之分,实热、虚热之别,脏腑偏盛之殊,以及湿热、暑热等。因而清热剂又可分为清…
清泻肺热,祛痰止咳。治疗肺阴虚所致咳喘的药物。为化痰止咳平喘药之一。味多甘、苦,性多寒凉。主要用于肺阴虚引起的干咳少痰,肺热咳嗽、喘急等症。常与养阴药和清热药同用。虚寒咳喘慎用。常用药物有桑白皮、枇…
清热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板蓝根90克、葶苈子60克、浙贝母30克、桔梗30克、甘草25克。为末,开水冲调,加蜂蜜120克,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300克;猪、羊30~60克。功能清肺泻火,平喘止咳。主治…
外用药。出《本草纲目拾遗》。见《司牧安骥集》。又名水银粉、腻粉、汞粉。为粗制氯化亚汞的结晶。遮光保存,研细用。主产湖北、河北、湖南等地。辛, 寒: 有毒。入大肠、小肠经。功能攻毒,杀虫,逐水通便。主治…
用寒凉性药物,清除体内热邪,治疗热证的方法。又叫清热法。是八法之一。清法的适用范围较广, 特别是在表邪已除, 里热较盛而无结实的情况下, 最宜使用。清法所用方药性多寒凉, 多用久用易伤阳气, 尤其是体质素…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名大凉筋,见《兽医针灸汇编》。位于股内侧、与膝盖骨上方水平线相交处的隐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有同名动脉和神经伴行。以中(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出血。主治外肾黄、后肢风…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猪又称左归尾、右归尾穴。位于百会穴两侧,马旁开6厘米处,牛旁开8厘米处,羊、猪旁开约3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臀中肌内,有臀前动、静脉和臀前神经分布。毫针或圆利针直刺马…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汇编》。马位于下颌关节部,颧弓下缘,距外眼角约7.5厘米的凹陷中, 以手插入口腔内, 家畜咀嚼时, 下颌关节后上方显露出的凹陷正中是穴。皮下有面横动、静脉及面横神经分布。牛在外眼角后…
腹腔内容物通过体壁的天然孔或异常孔突入到皮下的病证。首见《司牧安骥集》。多因劳役太重,上坡爬岭,跳跃障碍,腹痛打滚,气虚下陷以及外伤等所致。此外,先天性缺损常为发病因素。阴囊疝 小肠或小结肠通过腹股沟…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