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药。出《新修本草》。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牡桂、玉桂、官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皮及枝皮。除去杂质、粗皮,阴干,切片, 捣碎或研末用。主产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辛、甘,…
补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齐民要术》。又名黄参、血参、孩儿参、棒棰。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根。朝鲜产称高丽参, 日本产称东洋参,野生称山参或野参。生用。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
助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大芸。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的带鳞片的肉质茎。采后晒干称甜苁蓉, 盐水浸渍称盐苁蓉,清水洗净蒸熟晒干称淡苁蓉, 或黄酒拌后密闭…
祛风止痛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羌青。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forbesii Boiss. 的根茎及根。润透切片, 晒干。生用。…
外用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青黛30克、黄连30克、黄柏30克、薄荷30克、桔梗30克、儿茶30克。为细末, 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 装纱布袋内, 用水浸湿, 两端各系一条绳带, 像装衔铁样固定在口内噙之。功能清…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牛、羊又称肚角或饿眼穴, 分别见《抱犊集》和《养耕集》。马位于右侧肷窝部, 约在髋关节至最后肋骨之间水平线上的中点处, 肚胀时于最突出处刺之, 穿通皮肤, 胸腹皮肌, 腹内、外…
机体气血双方依赖关系遭到破坏, 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概括。在生理上, 气血是相互依赖的,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 血能载气、养气、益气, 故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在病理上, 气血是互相影响的, 气病可以影…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牛又称三台穴,出《抱犊集》。羊又称丹田穴, 猪称身柱穴。马位于鬐甲最高点前方(肩胛软骨中点的正上方)的凹陷中,即第三、四胸椎棘突顶端间的凹陷处,可沿肩胛冈向上按取至背正中线上…
止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猪经大全》。又名血见愁、活血丹、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茎。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或炒炭用。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苦, 寒。入心、肝经…
向穴位及其周围皮下注入适量空气治疗疾病的方法。见《司牧安骥集》。由于空气注入穴位皮下或肌肉组织间隙内, 对其神经末梢和血管等组织具有持久而温和的良性刺激,从而改…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