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蒲棒花粉。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生用或炒炭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甘,平…
脏腑辨证之一。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气升、胃气降,一升一降共同完成草料的消化、吸收与输布,成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共居中焦,经脉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具有统血,主四肢、肌肉的功能…
外用药。出《开宝重定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名人信、信石、信砒。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tite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arsenopyrite、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商品分红砒和白砒两种, 白砒为较纯…
脾阳亏虚, 使水湿难以运化, 沁渗于腹下、四肢而成浮肿的病证。常见于瘦弱老牛。多因脾胃素虚, 久卧湿地或浸泡水中, 缺乏运动; 或劳役过重, 役作时间过长,劳倦伤脾; 或内伤阴冷,寒湿内侵而脾阳亏耗; 或饲养…
中国现代名中兽医。山西平遥县人。出生于兽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兽医,后独立行医于晋中地区。1950年后到晋中专署兽医院工作, 历任副院长、主治兽医师。裴耀卿擅长马、骡病证的诊治, 在舌诊上有独到之处。他总…
马、牛劳伤过度, 饲养不良, 脾胃亏虚而致饮食减退,日益消瘦的病证。《司牧安骥集》称脾虚及慢草瘦弱。多因劳役过度, 饮喂失调, 内伤阴冷, 耗损气血, 脾运失健; 或饲养不当, 草料质劣, 营养缺乏; 或饥饱…
清热祛暑药。出《本草再新》。见《牛经备要医方》。又称女兰、香草。为菊科植物兰草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茎叶。夏、秋两季分两次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生用或鲜用。主产江苏、浙江、河北等地。辛、平…
清热解毒药。出《唐本草》。见《抱犊集》。又名蒲公草、黄花地丁、蒲公丁、黄花三七、奶汁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
中兽医内科病证名。是因脾气胃虚, 运化无力, 导致草料停滞胃腑而使饮食欲减退的病证。首见《司牧安骥集》。常见于牛、羊等复胃动物。多因饲养管理不良,饥饱不匀,劳役过度;或寒湿热燥内伤脾胃, 或内伤阴冷; …
粪便或纤维团等阻塞盘肠(结肠),不能后送的急性腹痛病证。以青壮年牛多发, 猪可偶见。首见《元亨疗马集》,称“打肋肠结”。《大武经》称“盘肠结”。《抱犊集》称“板肠结”。多因长期饲喂含纤维多的单一饲草, …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