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导剂之一。出自《儒门事亲》。木香15克、香附30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黄连15克、黄柏30克、槟榔15克、牵牛子15克、莪术20克、大黄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50~350克;猪、羊6…
针灸穴名。见《中国兽医针灸学》。马位于下颌关节突(或下颌髁)下方3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皮下是耳下肌,有面神经、颞浅神经和面动、静脉分支通过。以毫针刺透皮肤后,向同侧口角方向刺入14~16厘米。具有镇痛作用…
平肝明目药。出《嘉祐补注本草》。见《蕃牧纂验方》。又称锉草、节骨草。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L.的全草。去净根枝,切段,晒(阴)干。生用。主产东北、陕西及湖北等地。甘、苦,平。入肝、胆、肺经。功…
针灸穴名。出《元亨疗马集》。马位于球节后下方的凹陷处,每肢一穴。前肢称明堂,后肢称劳堂。穴部皮下为指(趾)深屈肌腱,有指(趾)掌(跖)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趾)掌(跖)侧神经分支。以小宽针向前上方刺入1厘米,出…
内科病证名。心经积热, 上冲于舌, 致气血停聚于舌, 使舌体肿胀的病证。见《元亨疗马集》。多发于夏秋两季,以牛、驼多发、马次之。多因暑月炎天,劳役过重,热邪壅积于心经, 不得外泄, 心火上冲于舌, 致使舌…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炙学》。又称健胃穴。马位于第三颈椎椎体下方,即颈部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颈静脉沟上缘,左右侧各一穴,以右侧为宜。深部是气管轮的外侧上方肌间隙,有迷走交感干通过。用毫针斜刺3~4.5厘…
理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广木香、广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Saussurea lappa Clarke.、越西木香Vladimiria denticulata Ling.或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 (Franch.…
平肝明目药。出《开宝本草》。见《元亨疗马集》。又名小锦花、蒙花、羊春条、绵条子、黄花醉鱼。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花或花蓄。去净梗枝及泥杂,晒干。酒浸用或生用。主产湖北、四川…
消食药。出《本草纲目》。见《齐民要术》。又称麦蘖、大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生用或炒黄用。中国各地均产。甘, 平。入脾、胃经。功能健脾开胃,行气消食,退乳消胀…
汇集民间兽医用药经验及有关文献的中草药专书。冯洪钱编著。1984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144万字。续编已于1989年出版。该书搜集和整理中国民间兽医用药610种,分为植物、动物、矿物和加工品四方面24类叙…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