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食发霉稻草引起以蹄腿肿烂, 甚至蹄匣脱落为特征的中毒病证。又名蹄腿肿烂病、烂脚病。水牛多见,黄牛次之。多发于秋季连绵阴雨, 稻草不易收藏以致霉烂的年份。有明显季节性,在11月至次年4月发生。12月至翌年1…
将医用羊肠线或其他物体(如丝线以及马、牛尾毛等)埋植在穴位皮下组织内,产生持久性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前者又称为埋线疗法。它兼有组织疗法的效果,是一种中西兽医相结合的新针灸疗法。操作方法 施行埋植疗法时,…
润肺化痰止咳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麦门冬、阶前草、羊蓍。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 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的块根。夏季采挖, 洗净, 反复曝晒, 堆放至七八成干, 除去须根及杂质…
由于丝状线虫幼虫侵入马骡的眼前房内,引起角膜炎、角膜混浊, 甚至眼目失明的病证。首见于《司牧安骥集》。《元亨疗马集》详细记载了症状与治疗方法。多因幼虫经血液循行至眼房内寄生,在眼房液中不断游动,冲撞眼…
耕牛饮水时误食蚂蟥,或蚂蟥吸附于牛口唇、下颌,进入鼻腔以吸血为生而引起的病证。临证表现摇头喷鼻,鼻中流血和有蚂蟥为特征。《活兽慈舟》、《大武经》均有记载。蚂蟥有水生和陆生两种。体形扁长,易伸易缩,体…
泻下剂之一。出自《痊骥通玄论》。大黄60克、五灵脂60克、续随子60克、牵牛子60克、木通60克、甘遂60克、滑石60克、大戟60克、瞿麦60克、香附子60克、巴豆200粒(制霜)。为末,醋和为30丸。马每次1丸,温开水化开,…
止咳平喘药。出《药性论》。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或马兜铃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9…
攻下药。出《名医别录》。见《肘后备急方》。又名盆硝、马牙硝。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芒状结晶。其块状结晶为朴硝(皮硝)。芒硝经风化成白色粉末为玄明粉(风化硝)。主产内陆盐湖中。咸、苦,寒。入胃、大肠经。功…
马钱子药用过量引起感觉过敏、骚动不安、肌肉抽搐、四肢强直为特征的中毒病症。首见《本草纲目》。由马钱子提出的生物碱士的宁, 牛内服中毒量0.15~0.7克;致死量0.7~0.9克, 系安全量较小的药物。多因用药过量,…
解表剂之一。出自《伤寒论》。麻黄45克、桂枝45克、杏仁60克、甘草(炙)2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150~300克;猪、羊30~60克。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而…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