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之一。出《兰室秘藏》。龙胆草45克、车前子30克、柴胡30克、当归30克、栀子30克、生地黄45克、甘草15克、黄芩30克、泽泻45克、木通20克。煎汤去渣,候温灌服,或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马、牛250~3…
针灸穴名。出《司牧安骥集》。马位于跖部外侧, 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跖底浅外侧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深部为趾深屈肌腱,有同名动脉和足底外侧神经伴行。以小宽针顺血管刺入1厘米, 出血。主治鹿节肿、…
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太过和不及的合称,是主要外感性病因。《左传》记载,天有六气,淫生六疾:六气是阴阳风雨晦明,过则为灾: 阴淫寒疾, 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
中国现代名中兽医。河北饶阳县人。出生于兽医世家。自幼随父学习兽医,后独立行医于察哈尔、黑龙江省等地。1958年被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工作, 1965年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任副研究员。路步…
清热燥湿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陵游、草龙胆、苦龙胆草、地胆草、胆草、四叶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坚龙胆Gentian…
清热降火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安骥集药方》。又名芦苇根、苇根、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根茎。切段,晒干入药。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甘,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生津,除烦…
消食药。出《本草便读》。见《痊骥通玄论》。又称神曲、健曲。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工后与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生用或炒用。中国各地均能生产。甘、辛, 温。入脾、胃经。功能消食化积, 调中和…
外用药。出《外丹本草》。见《安骥集药方》。又名甘石、羊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全年均可采挖。采后除去杂石、泥土,打碎。煅用或用黄连汤淬后, 晒干研末水飞用。主产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甘, 平…
补养剂之一。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熟地黄240克、山药120克、山萸肉120克、茯苓90克、泽泻90克、牡丹皮90克。为末, 炼蜜为丸。兽医上常作为散剂或汤剂用。马、牛250~350克; 猪、羊50~100克。…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形成管道,从疮孔流出脓水淋漓不止的病证。见《黄帝内经·素问》。临证上常见甲瘘、项瘘、耳下瘘、齿瘘、肠瘘、乳房瘘。多因疮疡溃后, 久不收口或疮疡毒邪未尽, 肌肤失养, 致使疮内周围形成…
记住我的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我已阅读用户协议及版权声明
注册